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从“技术”向“要素”的五大质变跃迁,为“十五五”期间AI要素的“量价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8] - “十五五”期间,AI Agent将成为核心载体,驱动AI要素通过价格发现、规模交易和跨境输出实现全面跃迁,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8] - AI产业投资可遵循算力基础设施、AI Agent与MaaS服务、智能终端与机器人、AI+绿色低碳四大主线 [8] 技术演进 - Transformer架构统一了AIGC赛道,成为通用引擎,其自注意力机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2][14][18] - 大模型参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18年GPT-2的15亿参数跃升至2024年GPT-4的1.76万亿参数,参数规模突破临界触发“涌现能力”,奠定通用智能雏形 [2][12][21] - 技术发展呈现“高参数量+轻量化”并行分化态势,超大参数模型处理复杂任务,轻量级模型适用于移动端和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21] - 视觉技术红利在“十四五”初期终结,ImageNet-1K精度逼近理论天花板,模型参数与算力投入的边际收益急剧递减 [11][13][45] 算力硬件 - GPU在算力硬件中占据主导地位,英伟达市场份额约为70%,同时ASIC、FPGA等异构芯片加速发展 [2] - 国产AI芯片奋起直追,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思元370等产品单卡算力不断提升,能效比与海外差距逐级收敛 [8][26][32] - 数据中心形态由IDC向AIDC演进,功率密度和散热要求大幅提升,液冷等高效散热方案加速普及 [2][25][27] - 国家通过“东数西算”和“算力券”等机制介入算力定价,使算力具备公共事业属性 [25][28][29] 产业生态与数据要素 - AI要素化进程加快,数据经历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阶段,数据确权、定价、交易体系逐步完善 [2] - 公共数据完成“政务共享→授权运营→资产入表→财政分成”的跃迁,成为可交易、可分成的财政要素 [8][33][35] -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截至2025年中报,110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源入表总金额达26.52亿元 [33][42][44] - 智能体生态崛起,文心智能体平台、腾讯元器KUNLUN等开发平台涌现,通过调用制、订阅制、结果分成制实现价值捕获 [2][8] 应用场景与市场表现 - 企业服务因ROI明确、数据基础好成为AI优先落地领域,金融风控、制造供应链等场景逐步渗透,医疗、教育等领域探索深化 [2] - “十四五”期间视觉安防市场陷入红海,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代表的企业传统业务增速放缓,行业面临转型 [45][47][50] - 国内SaaS企业估值经历压缩,云计算SaaS的PS从高双位数回落,行业等待生成式AI原生等下一代平台技术带来反弹 [56][57] - “十四五”期间AI产业营收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部分企业营收超900亿元,毛利率维持在42%-45%区间 [2] 政策支持 - 中央顶层设计完成“攻关-筑基-应用-变革”四段跳,AI首次写入社会治理层面,定位由“产业工具”升级为“转型引擎” [8][58][63]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在“社会治理”段落提及人工智能,2025年《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设定了2027/2030/2035三阶段量化目标 [63] - 政策体系强调场景落地、产业规模、安全治理三位一体,通过专项基金、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多措并举支持产业发展 [63][64] 未来展望与投资主线 - “十五五”期间AI Agent将驱动交互范式移至CUI,收费基准从Token计价转向“增量收益分成”,使AI部门由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 [8] - 国产全栈闭环有望实现,通过Agent专用芯片、框架层标准定义和数据层资产化,取得要素定价权并实现规模化交易 [8] - 全球南方市场为AI出海提供广阔空间,其总人口超45亿,占世界总人口近60%,数字经济增长率远超传统经济 [8] - 投资建议聚焦四大主线:算力基础设施、AI Agent与MaaS服务、智能终端与机器人、AI+绿色低碳 [8]
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复盘与“十五五”展望:“两个变局”下的AI要素化跃
搜狐财经·2025-09-27 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