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名单制”下的助贷变局
上海证券报·2025-09-27 02:27

新规实施与合规调整 -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已有逾20家金融机构公布了助贷业务合作名单以贯彻“名单制管理”要求 [1] - 合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但10月1日并非“临界点”,名单制与利率限制的行业规则已明确,更多依赖动态调整 [1] - 助贷机构三四季度的业绩将受到影响,特别是权益类收入占比较大的机构,短期业绩可能迎来阵痛 [1] 金融机构合作名单概况 - 截至9月25日,已有24家金融机构公示合作名单,包括6家外资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4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1家民营银行和4家消费金融公司 [2] - 富邦华一银行披露的合作机构数量超过50家,而渣打银行(中国)、友利银行(中国)、北京农商银行、深圳农商银行公布的合作机构数量均不超过5家,其他机构披露的合作机构数大多在10至30家之间 [2] - 外资银行占比近三成,反映出外资正积极布局中国零售金融市场,特别是消费信贷领域 [2] 合作模式与行业成效 - 合作模式不仅是简单的流量导入,还包括联合贷款(风险共担)、担保增信、支付结算、逾期清收等多个环节 [2] - 持牌机构对合作名单的把控愈发严格,助贷新规从压实银行贷款管理主体责任角度进一步规范了助贷行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3] 行业集中度与“头部效应” - 合作机构“头部效应”明显,高度集中于蚂蚁集团、京东、腾讯、字节跳动等头部平台的关联公司 [1][4] - 渣打银行(中国)公布的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中,除金城银行外,其他三家分别为蚂蚁、腾讯和京东的关联公司,兴业银行披露的10家合作机构中有六家属于蚂蚁集团或字节跳动旗下 [4] - 助贷名单向头部集中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合规化下持牌金融机构的自然选择,一批中小助贷机构将逐步被洗牌出局 [5] 短期业绩影响与机构分化 - 助贷平台上半年业绩尚未受明显影响,奇富科技、信也科技、乐信二季度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25.6%、36.35%和126% [6] - 三季度特别是9月,助贷公司业务大概率会有一个明显的阶段性收缩,原因是合规调整导致很多轻资本模式需调整甚至压量 [6] - 已有3家消金公司暂停新增会员权益业务,这将对其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6] - 助贷机构风格表现出分化,保守的机构尽早调整并主动缩量,大胆的机构试图抓住窗口期冲量,反映出不同机构的风险偏好 [6]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中小助贷机构压力更甚,甚至被迫边缘化,流量、数据、场景都掌握在头部平台手里,中小机构要么被整合,要么只能做垂直细分 [7] - 应鼓励持牌机构与科技平台在合规框架下深化合作,推动行业从依赖杠杆和套利转向真正以科技驱动风控和服务升级 [7] - 名单披露不应变为行业的准入门槛,应为更多样性的借贷需求留一些探索空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