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观车 · 论势 || 中国汽车“出海”,“扎根”比“捞金”更重要
中国汽车报网·2025-09-26 09:36

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 俄罗斯网红视频引发关注,指出中国汽车品牌在俄市场忽视品牌形象维护和售后服务 [1] - 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不足10%飙升至2024年的68% [1] - 市场占有率登顶后开始呈现下滑态势,部分原因是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3] 市场扩张模式及其问题 - 大量中国汽车通过平行进口、二手车出口等非官方渠道进入俄罗斯市场,贸易商以赚取高额利润为主要目的 [1][2] - 具体运作模式为在中国采购低成本汽车,通过二手车变更后经独联体国家(如吉尔吉斯斯坦)转口至俄罗斯,例如一辆价值5万美元的中国汽车申报价格可能仅8000美元,进口商赚取税额差 [2] - 此种模式下,贸易商不投入资源建立售后网络、培训技术人员或处理客户投诉,导致消费者遇到故障后无法维权或维修,损害品牌口碑 [2] - 有品牌因质量问题被吊销认证后换个名字继续销售,这种行为被视作短视 [4] 产品质量认知与系统性难题 - 2020年俄罗斯消费者普遍认为中国品牌汽车"品质一般",当时力帆汽车的廉价车型契合了市场需求,但也成为质量不佳印象的源头 [2] - 当前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品牌(如理想、极氪)产品质量相较过去有很大提升,售价也较国内高出近1倍 [2] - 但俄罗斯消费者和维修行业依然面临维修经验不足、备件获取困难以及中国车设计复杂特殊等系统性难题 [2] 高质量发展与长期战略的必要性 - 行业需深刻认识到深耕当地市场、扎根发展远比短期逐利更为重要,必须实现高质量"出海" [3] - 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表示,为做高质量"出海"而非试水型国际化,对欧洲市场研究了两三年才启动 [3] - 全球化车企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和"本位主义",例如产品需针对俄罗斯冬季大量使用融雪剂的情况,在车身防腐蚀方面进行更严格处理 [3] - 本土化运营和生产能更深入目标国市场,有效解决消费者对售后便利性的期待 [3] 成功本土化实践案例 - 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州建立了全工艺独资汽车制造厂,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首个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 [3] - 吉利通过与白俄罗斯合资的Belgee工厂生产电动车型,并同步布局售后网络 [3] - 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以加速其电动技术的海外布局 [3] - 上汽集团在海外建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金融公司和自营航线,提供从购车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4] 品牌形象扭转的关键路径 - 品牌方需加强官方渠道建设,通过本地化生产、直营门店、双边合作等方式掌控销售终端 [4] - 需建立"研产供销服"生态体系 [4] - 需回应政策关切,针对俄罗斯的"报废税"和认证新规,与俄方合作建立本地实验室以缩短认证周期,同时加强输出新能源汽车技术,塑造新企业形象 [4] - 中国汽车"出海"需构建以品质和服务为核心的品牌价值,实现从"市场填空者"到"全球引领者"的身份转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