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尝“海中百草” 筑“蓝色药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行走进青岛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09-26 15:07

文章核心观点 -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中国“蓝色药库”建设的核心阵地,通过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多项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产业产值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将达到千亿规模 [5][6][15]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研发进展 - BG136是从智利海域的南极海茸中提取的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是国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同类药物,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5][6] - 抗慢阻肺新药LY104已获批临床试验,抗乙肝病毒新药LY102即将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抗HPV妇科凝胶产品已生产上市 [6] - 研究院作为海洋药物协同创新基地,旨在加速海洋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7]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 - 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其核心产品壳聚糖可吸收手术止血材料源自螃蟹壳,在人体内7天左右可被降解吸收 [12] - 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发展止血材料、创伤修复材料等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12]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已占全球已上市品类的28%,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 [15] - 2024年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380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千亿规模 [15] - 青岛市已培育出博益特、国信制药等一批领军企业,形成海洋药物、医用敷料、保健品三大产业集群 [15] - 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