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感与稀缺性 - 艺术品的稀缺性由历史决定,分为价值稀缺(艺术家代表作)和数量稀缺(存世量极少),兼具两种稀缺性会形成定价规模效应 [1] - 藏家手中沉淀的顶级珍品流动性下降,而首次现世的“生货”因其新鲜感和稀缺性带来溢价空间及新学术发现,能激活市场活力 [1] - 2025年春拍多件“生货”善价成交,如元末书家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以2.501亿港币成交,超拍前估价逾20倍,成为苏富比史上最高价中国书法作品 [1] 专业化与细分化 - 中国书画市场在2024至2025年上半年表现亮眼,展现强劲增长和抗周期能力,成为市场“压舱石” [2] - 市场转向中低估价、可玩性高的拍品,细分化、体系化高质量藏品受青睐,学术化专题反响热烈,如嘉德“欣然初见”专题和苏富比“小万柳堂”专场均实现100%成交率 [2] - 拍卖行业通过专业化、细分化转型,以扎实服务、学术专题探索“有新意、有厚度”的变革路径,体现市场生态调节韧性和增长潜力 [2] 拍卖市场表现 - 2025年全球拍卖市场中部位价和经典作品保持韧性,低端和高端市场疲软,中国内地书画市场总成交额超63亿元,同比下降30% [3] - 2025年春拍中国书画板块成交总额33.2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微降3.06%,古代书画市场趋于成熟稳健 [3] - 近现代书画市场中张大千、齐白石等艺术家延续主力地位,总成交额占2024年度中国书画总成交额的26% [3] 市场策略调整 - 拍卖行实行“精品”路线,通过提升拍品质量、差异化定价和集中投放吸引客群 [4] - 市场复苏更注重品质与内涵,拍卖行积极求变,买方热情关注,基调稳中求进、质重于量 [4] - 新版《文物保护法》于2025年3月施行,政策利好下中国书画市场将迎来新阶段增长 [3] 收藏趋势转变 - 2025年春拍信号显示市场从天价神话转向学术价值,从资本游戏转向文化认同,从追逐单品转为建立体系 [5] - 成熟藏家建立多收藏体系,中国书画和西方古典大师作品成为必备门类,卖方“精品”策略深化,历史、学术、艺术价值成为定价核心 [5] - 未来艺术市场需买卖双方价值共建,传统与当代价值逻辑需比照借鉴、融合发展 [5] 新生代藏家影响 - 年轻藏家更重视文化认同、社会影响力与个体身份表达,推动市场迈向多元化、价值导向新阶段 [6] - 年轻藏家对街头艺术、潮玩等兴趣推动拍卖品类结构性变革,香港苏富比客户中40岁以下藏家占比达32%,偏好转向当代、潮流、数字艺术等新兴领域 [6] - 新生代藏家教育水平高,促使拍行精深化专场主题、压缩常规拍品规模、提升学术认证作品占比,促进市场双向共建和价值驱动转变 [6]
国内艺拍市场新趋势:灵活 理性 成熟
证券日报·2025-09-27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