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消息!超级赛道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2025-09-27 08:09

政策总体目标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4][7]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 [4][7] 关键技术供给 - 开展应用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与导航、自主决策与群智协同等共性技术,以及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混行立体交通系统智能监测等行业应用技术研究 [8] - 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包括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结构检测新装备,鼓励无人机、全地形车等新装备研制,推动智慧列车装备、智能船舶、智能施工维养装备、智能搬运装卸设施设备研发 [9] -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构建涵盖多种运输方式,贯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等业务领域的技术底座,打造高质量数据集、算法库、工具链 [9] 创新场景赋能 - 组合辅助驾驶,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集聚创新资源,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设施布局车路云协同系统 [4][10] - 智能铁路方面,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推广自感知、自学习、自运行的智慧化动车装备,加速列车智能驾驶、群组运行控制、智能运维等技术应用,加快推进中国智能铁路标准体系优化完善 [10] - 智慧航运方面,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建设,加快码头自动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推动建设面向全程物流链的"一站式"协同系统,开展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建设,推广智能船舶自主航行系统及内河货运船舶自主航行创新工程 [11] - 智慧民航方面,推动航司航线规划、签派决策、机组排班等智能辅助优化,提升航班运行智能恢复能力,推动机场运行全流程感知预警,探索人工智能辅助飞行流量管理、航迹预测等应用场景,深化生物识别、智能安检等"无感通行"技术应用 [12] - 智慧邮政方面,加快推动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推广智能收投设备、智能语音客服,推进自动化仓库、自动分拣、智能装箱等技术应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推动新型快递配送设备规模化应用 [12] - 智能建养方面,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服役性能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推广应用轻量化智能路面检测车、桥梁巡检机器人、水下探测机器人等,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日常巡查、检测监测、养护决策等应用 [13] - 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方面,深入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推动人工智能与枢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深度融合,加强智慧供应链管理和智慧物流大数据应用 [13] 核心要素保障 - 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加强行业算力资源统筹,依托高速公路、港口、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强化算力保障 [14] - 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各方深化数据共享,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 [14] - 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构建行业设施设备实时监测和智能感知体系,加快建立5G、卫星通信等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通道 [14] 产业发展生态 - 提升产业生态孵化能力,推动组建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支持建设人工智能交通运输领域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鼓励构建行业人工智能测试场景库,组织开展"十百千"创新行动,大力培育交通运输未来产业 [15] - 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推动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制度与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技术监测、安全评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制定安全指南,布局交通大模型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智能驾驶、智慧航运等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修订 [15] - 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加快培养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青年科技人才,在高校推进建设人工智能科教融汇中心,鼓励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