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不良资产转让趋势 - 9月已有包括蚂蚁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在内的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1] - 2025年一季度批量个人不良贷款业务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成交单数128单,同比分别大幅增长760%和357% [3] - 消费金融公司被纳入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后,市场化处置趋于常态化,截至2025年9月21日已有15家持牌消金公司累计挂牌转让项目179个,涉及未偿本息总额近300亿元 [8] 不良资产转让特点 - 整体转让呈现"量大价低"的特点,转让折扣极低 [1] - 从资产类型看,个人消费贷款是转让主体,2025年一季度规模为268.2亿元,占比达72.4% [3] - 不良资产转让能帮助机构快速回笼资金、压降不良率、改善报表、释放资本占用 [1][8] 具体公司转让案例 - 中银消费金融批量转让第76期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5.27亿元,涉及4674户借款人,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920.76天 [1] - 蚂蚁消费金融2025年第6期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9.005亿元,起始价8140万元,折扣低至0.9折 [3] - 杭银消费金融2025年第5期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9.26亿元,起始价3104.02万元,折扣低至0.3折 [3] - 中银消费金融另一项目未偿本息总额3.27亿元,转让起始价仅562万元,折扣低至0.17折 [1][4] 行业背景与动因 - 不良资产供给增加形成了买方市场,资产管理公司等买方审慎评估资产质量并压低报价,导致竞争加剧 [5] - 在利率压降、资产质量下行的背景下,机构通过转让不良资产来化解潜在风险、减轻历史包袱 [8] - 行业面临发展压力,需要加大营销扩大客群,并发展金融科技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做好客群分层、利率定价等基础工作,部分公司采取客群上浮战略从贷前把控资产质量 [9] - 行业需要持续强化自营竞争力,在自主获客、自主风控等重点工作中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9] - 有序的风险出清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但需从根本上增强风控意识或改变发展模式 [8]
批量转让,低至0.17折!消金公司加速甩卖不良资产
国际金融报·2025-09-26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