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万资金“蒸发”!内地投资者香港遇汇兑骗局
证券时报·2025-09-27 13:44

事件概述 - 内地投资者蒋某通过香港持牌金融机构投资时,在业务经理推荐的换汇环节遭遇诈骗,损失约147万元人民币 [1][2] - 诈骗模式为利用香港银行支票入账与兑现的时间差,在投资者转出人民币后立即撤回支票,导致资金蒸发 [2][4] - 内地警方已以诈骗罪立案侦查,但涉事公司层面未给出正式回应或解决方案 [1][2] 涉事公司及员工行为分析 - 涉事公司持有香港1、2、4、7、9号牌照,受香港证监会监管,具备开展总回报掉期及场外期权业务的资质 [1][3] - 公司业务经理朱某主动为客户对接换汇渠道,并声称换汇方是公司董事长的朋友,安全性有保障 [1] - 朱某通过微信向客户提供内地个人及公司银行账户,指导其进行换汇操作,此行为涉嫌违反香港监管规定 [1][2][3] - 根据香港监管规则,金融机构需对员工的职务行为承担管理责任,若员工行为与促成交易直接相关,公司需对违规操作导致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 行业监管与风险漏洞 -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及证监会要求持牌券商员工不得介入客户资金划转与换汇环节,尤其不得推荐非正规渠道 [3] - 当前跨境投资纠纷维权面临挑战,包括两地监管协调难、证据收集难、诉讼成本高以及胜诉后执行难等问题 [5] - 业内呼吁内地与香港监管部门建立跨境投资纠纷快速响应机制,并加强香港证监会对持牌券商员工行为的监管 [5] 投资者保护与合规提示 - 个人应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办理外汇业务,避免参与私下换汇等非法活动 [6] - 投资者需警惕券商员工推荐的第三方换汇渠道或熟人介绍,换汇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 [6] - 总回报掉期、场外期权等属于高风险金融衍生品,投资者需充分了解产品结构并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