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现状 - 特朗普政府已将美国平均关税水平从不足2%推高至17.7% [2] - 根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钢铁、铝和铜的关税被提升至50%,大多数国家的汽车进口关税被加征至25% [2] - 新一轮调查针对机器人、工业机械、医疗用品及防护设备,可能为更大范围产品加征关税铺路 [2] - 特朗普宣布半导体关税可能高达100%,药品关税将逐步攀升至150%甚至250% [2] - 自10月1日起,将对厨房橱柜等建材征收50%关税,家具征收30%关税,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 [2] 关税政策的合法性与持续期 - 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主张拥有“前所未有的关税权力” [3] - 尽管联邦法院裁定此类关税非法,但在上诉期间,措施至少会维持至2025年10月14日 [3] - 美国最高法院将于11月5日听取关于关税合法性的辩论,结果可能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3] 美国与贸易伙伴的协议及反应 - 美国已与欧盟、日本、韩国、英国、越南等多国达成贸易协议或框架性安排 [4] - 美国贸易代表预计未来数周内将与更多东南亚国家敲定协议 [4] - 依赖出口的东盟国家对美出口税率多数在19%至20%之间,老挝和缅甸高达40%,新加坡为10% [4] - 韩国9月出口大幅下滑,美韩7月达成的口头协议因投资安排分歧未能正式落地,韩国总统表示美方条件“过于苛刻” [4] - 日本央行前行长批评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并不符合美国自身的经济现实” [5] - 美国对欧盟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15%关税,但欧盟在钢铁和铝产品上仍承受50%的高额关税 [5] 关税政策的地缘政治影响 - 加拿大经济在2025年第二季度因出口下降而萎缩1.6%,失业率在8月升至7%以上,加美关系被描述为“破裂” [6] - 欧盟正加速贸易多元化谈判,并推动增加国防投资以减少对美依赖 [6] - 日本企业信心因政策不可预测性受损,美国要求日本增加国防预算和驻军经费引发国内争议 [6]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贸易摩擦削弱了对美国的支持,甚至波及“五眼联盟”情报合作,两国开始讨论外交政策“脱美化” [7] - 东南亚国家将贸易多元化视为应对美国高关税风险的主要措施,关税措施可能标志着东南亚加速向中国靠拢 [8] 全球自由贸易的应对与发展 - 为应对特朗普关税,印尼与欧盟谈判十年终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印尼出口到欧盟的80%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9] - 欧盟与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南方共同市场的谈判仍在继续,加拿大正与东南亚经济体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日本正与海湾国家谈判 [9] - 英国与印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使印度对英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5%降至3%,英国出口印度商品中90%的关税税率将下调,85%的商品在10年内实现零关税 [9] - 即便在美国国内,特朗普支持者也开始反思,认识到就业岗位流失更多源于自动化而非贸易政策,自由贸易的逻辑依然存在 [10] 多边贸易体系面临的挑战与替代方案 - 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遭受挑战,其框架下全球贸易占比降至72% [11] - “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兴起,中美战略竞争加速体系碎片化 [11] - 多边谈判停滞,CPTPP等高标准区域协定崛起,加剧多边体系分化 [11] - 有分析提出由“志同道合的国家”组成多个联盟,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开放性网络,作为替代路径 [13]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中国在世贸组织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12]
特朗普拉长关税清单
国际金融报·2025-09-27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