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bp《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5版)》通过“当前路径”和“低于2℃”两种情景探索至2050年全球能源系统转型的可能走向,并非对未来进行预测 [1] - “当前路径”情景下,碳排放量在2030年代前保持平稳后逐步下降,2050年较2023年下降约四分之一;而“低于2℃”情景下,2050年碳排放量较2023年下降约90% [1] - 新兴经济体(不含中国)是能源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电力需求在两种情景下均实现翻倍,太阳能和风能成为主导电源,煤炭消费因发电需求下降而减少 [1] 情景分析 - “当前路径”情景基于现有气候与能源政策及近期趋势,其累计碳排放量远超IPCC提出的2℃温控目标所需的碳预算 [1] - “低于2℃”情景假设气候政策显著收紧并伴随社会行为转变,其累计碳排放量符合IPCC的2℃控温目标 [1] - 天然气需求路径差异显著:“当前路径”情景下2050年需求较2023年增长20%,而“低于2℃”情景下则下降55% [1] 关键影响因素 - 地缘政治碎片化可能推动各国转向能源自给,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与转型路径 [2] - 能源效率提升乏力是重要拖累因素,若持续疲软将显著增加化石能源需求 [2] - 人工智能对能源系统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推高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另一方面可通过优化电网和提升能效来降低能源消耗 [2] - 若能源转型在2030年代初未加速,后续将需要付出高昂成本才能实现控温目标 [2] 区域与部门贡献 - 新兴经济体是实现减排的关键,中国在两种情景的排放差异中占比显著,新兴亚洲国家整体贡献近半的排放差异 [2] - 电力部门与工业部门是减排主力,分别占两种情景排放差异的40%和35% [2] - 电力部门减排主要依赖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推广,工业部门减排则依托能效提升与低碳技术应用 [2] 能源需求与结构 -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由新兴经济体驱动,其规模取决于能源效率的提升速度 [45] - 能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化石燃料角色减弱,电气化程度提高以及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首的低碳能源重要性日益凸显 [46] - 石油需求在整个展望期内呈下降趋势,但在未来10-15年内仍在全球能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47] - 石油需求前景受到两种相反力量的影响:道路运输中石油使用减少,以及石化领域作为原料的石油使用持续 [47] 能源转型阶段 - 全球能源系统正逐渐从“能源增加”阶段转向“能源替代”阶段,即低碳能源的快速增长开始替代未减排的化石燃料消费 [49] - 在“能源增加”阶段,低碳能源快速增长,但不足以满足全部能源需求增长,未减排化石燃料的使用仍在增加 [108] - 目前全球约40%的能源需求已来自进入“能源替代”阶段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低碳能源增长已足以使其未减排化石燃料消费下降 [109] 人工智能的影响 -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预计将提升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但其具体影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部分取决于数据中心能效的持续改进 [114][115] - 人工智能有望优化能源供应,例如改进油气勘探开发、加速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以及提升电网规划和运行的效率 [117][118][119] - 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显著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进而影响能源需求,同时也可能通过优化流程带来能效提升 [121][122][123]
bp: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