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 - 政策针对海关商品编号8703801090项下,仅装有驱动电动机且具有车辆识别代码(VIN码)的其他载人车辆 [2] - 资质申报与管理流程依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商产发〔2012〕318号)执行 [2] 政策目标与预期影响 - 举措旨在从三大核心层面系统重构出口秩序:强化品牌责任、提升服务水平、遏制低价竞争 [1] - 推动汽车制造企业全面主导自产品牌纯电动乘用车的出口业务,为产业提质升级注入动力 [5] - 以汽车制造企业为出口第一责任人的机制,可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可追溯,形成政企协同的治理模式 [6] - 规范出口秩序是构建高水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一环,促进汽车行业向更优、更新、更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 [6] 行业出口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产销量均突破千万辆级,占世界比重超六成 [5]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85.9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20% [5] -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达153.2万辆,同比激增87.3%,8月单月出口达22.4万辆 [5] - 产品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是重要目的地,比利时、英国、西班牙、德国位列2024年出口量前五国家 [2] - 东南亚、拉美等市场正在成为重要增长极 [2] 当前挑战与适应性需求 - 部分国产电动车在海外市场出现水土不服,需适应不同市场的认证法规,如碳足迹、充电接口、驾驶辅助功能等 [3] - 气候差异对产品提出严苛要求,寒带需应对低温启动与供暖能耗,高温干旱地区需强化电池热管理,湿热多雨地区需提升密封、制冷与防锈性能 [3] - 许多车企在海外采用代理销售和服务模式,导致维修网点稀少、充电设施不足、备件供应滞后、售后服务响应慢等问题 [3] - 欧盟市场是绝对主力市场,但东南亚市场和中东等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且中国纯电动产品过于追求高端和大型化,小型电动车缺乏好产品,出口压力较大 [2] 未来发展方向 - 政策鼓励适应性开发,基于对当地市场、文化、法规、环境与用户习惯的深度理解,为特定市场量身定制产品 [4] - 车企直接运营出口能够实现本土化适配与持续服务保障,通过构建全周期服务网络塑造专业、高端的品牌形象 [3] - 深度国际化将带动本地化的供应链、售后服务、金融服务协同发展,完成以制造为中心的规模输出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的模式转变 [6]
纯电动乘用车纳入出口许可证管理 专家:新政助推汽车高质量出海
中国经营报·2025-09-27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