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核心事实 - 原告郭乘希为西贝九年老顾客,提交了自2016年6月16日至2025年9月22日期间累计消费超过8600元的详细记录作为证据,包括小程序充值6280元、全国门店消费6252.14元以及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22日美团外卖消费2386.9元 [1][3] - 诉讼提出五项核心诉求,包括要求被告公开致歉、依据《食品安全法》公示预包装食材详细信息、赔偿精神抚慰金1万元、支付三倍累计消费额惩罚性赔偿暂计25917.12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4] - 原告提交了六大组证据,涵盖18页消费流水、广告打印件、门店广告牌拆除后照片及工商信息等,指控西贝存在虚假宣传,例如“儿童餐累计卖出超4000万份”的说法在时间轴上自相矛盾,并指称多数菜品为冷冻半成品复热且使用转基因大豆油未依法标示 [5] 公司沟通与品牌形象 - 公司在风波中曾使用“没有一道是预制菜”的绝对化表述以及“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等口号式句子,后续的公关内容如《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未能平息争议,反而加剧了公众对其回避核心问题的印象 [7] - 品牌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其宣传用语如“现点现烤”与食材实际加工状态如“长保质期冷冻蔬菜”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导致消费者信任危机 [9]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事件凸显出餐饮业透明度的重要性,行业出路在于将加工环节、主要原料、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等信息进行日常明示,并将投诉处理时限、抽检报告等对公众开放 [14] - 将“透明”打造为产品力、“公开”作为竞争力被视为行业重建信任的关键,这要求企业在菜单、电商页面等显著位置对油品、预加工环节等关键信息进行清晰披露 [10][14][17] - 现代餐饮依赖的中央厨房、冷链和标准化设施本身不应被妖魔化,但信息不透明会使其成为“遮羞布”,行业需要从“情绪场”转向基于证据和规则的“法治现场” [6][10][14]
突发:西贝被告上法庭!证据链已锁死,品牌公关彻底崩盘
新浪财经·2025-09-27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