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出台更细更实举措
经济日报·2025-09-28 07:51

法律地位与司法保障 - 民营经济促进法于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首次在国家层面系统确认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权利边界与政府职责 [2] - 最高法出台25条举措的指导意见 将制度确认转化为可感可用的司法供给 [2] - 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 旨在打通法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新官不理旧账”、涉企案件久拖不决、趋利性执法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予以明确回应 [2] 公平竞争环境建设 - 指导意见明确依法规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2] - 加强涉民营企业的征收、征用财产等行政案件审理 对拖欠账款案件要求“快立、快保、快审、快执” [2] - 坚决纠治对涉民营经济案件扩张管辖、人为制造异地管辖行为 [2] 融资与信用支持 -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要求依法确认非典型担保的法律效力 规范金融机构单方面增加发放贷款条件等行为 [3] - 规制“高利贷”、“砍头息”等非法职业放贷和转贷违法行为 [3] - 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 准确区分“失信”与“失能” 进一步畅通信用修复渠道 [3] 企业内部治理与股东权益 - 指导意见提出惩治企业腐败 有力遏制串通投标等犯罪行为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 - 对于股东之间争议 明确通过依法行使释明权 引导通过股权转让、股权回购等途径实质性化解经营僵局 [3] - 该规定更好维护股东与公司之间财产独立、责任分离 切实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3] 知识产权与创新环境 - 在竞争秩序维度 围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密司法供给 [3] - 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的精准司法适用 与知识产权保护持续补强相结合 拓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制度空间 [4][5] - 建议加快完善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数据权益保护条例、平台经济反垄断细则等配套制度 [5] 司法可预期性与营商环境 - 强化对产权与人格权益的司法保护 辅以监督机制常态化运行 将提升司法可预期性 [4] - 增强经营主体投资意愿与创新动力 让民营企业敢投、敢干、敢创新 [4] - 最高法将持续通过“法答网”、“案例库”等加强案例供给 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行为规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