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战略 - 常德市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锚定“中试转化”核心环节,而非追随前端研发“红海”[1] - 战略选择基于三重考量:拥有60年发酵产业积淀、依托洞庭湖平原农业资源形成完整产业链、地处中部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1] - 产业发展实现“三个转变”:从跟跑向并跑转变、从分散向集群转变、从制造向智造转变[7]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企业达35家,产值突破125亿元[2] - 2025年1-8月产值同比增长24.01%[2] - 重点企业利尔生物、鸿健生物、引航生物增速分别达到103.9%、101.1%、48.3%[2] - 2025年1-7月,全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核心企业产值达76.89亿元,同比增长23.52%[7] 产业基础与平台建设 - 常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酶制剂、甾体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3] - 湖南生物制造中试基地配备88个0.5吨至20吨的各类中试发酵罐,覆盖发酵、分离、纯化、精制全流程[3] - 依托湖南文理学院搭建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聚焦基因编辑、菌株设计等底层技术研发[6] 政策与智力支持 - 出台全国首部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政府下发“合十条”专项政策定向支持常德[3] - 组建高规格常德市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汇聚贺福初、赵国屏、印遇龙等多位院士专家资源[3]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高达16.1%,展现出强劲创新活力[7] 企业支持方案 - 为初创型企业提供存续期长达15年、容亏比例70%的科创引导基金[4] - 针对成长型企业依托2.3万吨代工产能,最快可实现10个月产品下线[4] - 为成熟型企业预留万亩生物制造用地,协助争取不低于1000万元的创新课题项目[4] - 为科学家团队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合作模式,配套200万元种子基金投资[4] 重点企业案例 - 利尔生物的“精草铵膦”占据全球60%产销量,拿下美国市场全球首张登记证[6] - 慕恩生物拥有超33万株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在常德工厂实现年产微生物制剂超2万吨产能[5][6] - 云港生物主导制定胆汁酸国家标准,通过生物酶催化技术使产品成本降低近90%[6]
常德生物医药的差异化突围:如何探索中部产业化答案?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8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