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太空邂逅AI 谁在打开中国版“星际之门”?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8 10:16

文章核心观点 - 太空与AI的结合正从科幻想象加速照进现实,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并影响日常生活 [1] - 中国“星算计划”通过发射计算卫星构建天基算力网络,实现太空计算从实验室走向业务实战,颠覆传统AI算力模式 [2][3] - 太空计算在交通、应急救灾、城市规划等多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其“上帝视角”和“实时智能”优势显著 [5][6][7] - 全球AI算力需求激增,中美在AI基础设施层面展开竞争,中国通过“星算计划”开辟“向太空要算力”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8][9] 太空计算技术突破 - “星算计划”发射全球首个具备在轨计算能力的太空计算星座,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星座总算力达5POPS,相当于将大型数据中心搬入太空 [3] - 计算卫星搭载星载智算系统与星间通信系统,可实现“在轨思考”,直接在太空完成数据清洗与分析,仅回传核心结果,传输效率较传统卫星提升几十倍 [3] - 该技术模式打破地面算力瓶颈与空地传输带宽限制,重新定义AI时代的算力边界 [3] 商业化应用与场景 - “星算计划”在首发星座升空后不到半年即迎来全球首个商业用户,与佳都科技合作将交通行业模型算法成功“上星运行” [5] - 在智慧交通领域,太空计算可克服恶劣天气及偏远复杂区域的地面监测局限,在指令发出后几分钟内生成精准路网信息,提升出行体验 [7] - 应用疆域扩展至城市规划、动态测绘、应急救灾、商业金融及文化旅游等领域,例如快速生成灾情地图、动态监测人口流动以辅助城市规划决策 [7]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 EFLOPS,同比增长74.1%,预计2025年将达1037.3 EFLOPS;2024年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8] - 2025年全球太空算力市场规模已接近100亿美元,未来十年年均增速预计将超20% [8] - 美国启动总投资约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建设地面AI基础设施,而中国“星算计划”则通过“卫星+AI”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形成差异化竞争路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