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驾企业全球化亮相 - 在慕尼黑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上,中国智驾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声势集体亮相,彰显全球化野心 [2] - 轻舟智航正式启动全球化战略,与芯片巨头高通达成深度合作,并敲定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 [2] - Momenta宣布将与优步携手,于2026年在德国慕尼黑联合启动Robotaxi运营服务 [2] - 地平线宣布成立欧洲区总部,携手全球顶级客户推进智能驾驶技术全球落地 [2] 全球化战略的驱动逻辑 - 智驾企业对客户的“路径依赖”与“客户单一性风险”远超车企,拓展全球客户能有效破解仅依赖单一客户易陷入的被动局面 [3] - 拿下奔驰、丰田等跨国车企,相当于同步覆盖其全球多个市场的车型需求,客户价值远高于单一国家的本土车企 [3] - 当跨国车企进入中国市场时,更倾向于沿用已验证成熟的智驾方案,形成“一次合作、全球复用”的长期收益 [3] - 国内智驾市场呈现明显“头部集中”态势,合资车企多倾向与Momenta合作,国企、央企则以华为方案为主流,留给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狭窄 [4] - 智驾行业的“窗口期属性”让全球化成为企业的“生死竞速”,技术供应商的竞争具有“一次性圈地”特征,一旦错过客户抢占期后续难突破 [5] 技术生态输出模式 - 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智能大脑”,其价值实现高度依赖全链条协同支撑,推动企业将“完整技术生态输出”作为核心战略 [6] - 自动驾驶涵盖感知、决策、执行及与硬件、基础设施的协同,只有输出完整技术生态才能在海外市场真正落地生根 [6] - 输出完整技术生态有助于提升竞争力,例如文远知行与雷诺在法国推出的无人小巴服务,构建了从车辆生产到运营的完整体系 [7] - 小马智行拥有超45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里程积累,其第七代系统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具备10年60万公里设计寿命 [7] 生态共建的合作策略 - 智能驾驶技术体系庞大复杂,一家企业很难在所有领域具备绝对优势,需要通过生态共建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8] - 生态共建有助于企业快速融入当地市场,例如九识智能与阿联酋国家邮政集团合资,开展L4级自动驾驶城市物流服务 [9] - 在IAA车展上,卓驭科技携手大众亮相,双方自2018年合作以来已共同打磨两代IQ.Pilot产品 [9] - 卓驭科技成功在燃油车领域应用端到端网络技术,打破“高阶智驾是电动车专属”的行业认知 [9] 与整车厂协同出海 - 与整车企业协同出海是双方共赢的最优解,智能驾驶系统需与车辆硬件深度适配,协同能确保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无缝衔接 [11] - 借助整车企业的全球资源,智驾企业能快速突破海外市场严苛的安全认证和法规壁垒,节省市场准入时间 [11] - 协同出海能实现“一次研发,全球复用”的商业价值最大化,车型出口多国时智驾系统无需重复适配,大幅降低边际成本 [12] - 地平线与大众的战略合作是典范,地平线技术将随大众车型出口至欧洲、北美,大众车型的智能网联竞争力也得以提升 [12] 向规则制定者转变 - 中国智驾企业正加速成长为规则制定者,例如地平线征程5芯片AI算力达128TOPS,并通过ISO 26262 ASIL-B(D)功能安全等国际认证 [13] - 中国复杂多样的交通场景为智驾技术提供了绝佳实践土壤,积累的海量场景数据优化了算法泛化能力 [14] - 基于实践的经验总结使企业在参与制定规则时能提出更具实操性的建议,如在东盟地区牵头起草《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白皮书》 [14] -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或通过权威认证相当于获得“全球通行证”,有助于企业在合作中掌握主动权并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14] 出海面临的挑战 - 地缘政治风险是最大不确定性,中欧关系若出现摩擦可能导致已进入供应链的企业面临合作中断风险 [15] - 欧洲车企为兼顾美国市场可能主动寻求“双供应商”策略,这会直接削弱中国企业的供应商地位 [16] - 数据合规是重要挑战,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数据处理需获用户明确授权,且核心数据需本地化存储 [16] - 不同地区的交通场景、用户习惯差异要求技术进行深度本地化调整,如北欧的冰雪天气对传感器抗寒性能的要求 [16]
智驾中国队闯全球:生态输出与协同共建
中国汽车报网·2025-09-28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