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轻人的养生革命:从“贴秋膘”到“轻养生”
36氪·2025-09-28 12:30

文章核心观点 - 当代年轻人群体的养生方式正从传统“大补”转向以“灵活、碎片化、低门槛”为特点的“轻养生”,这既是健康观念前置化的体现,也催生了新的消费浪潮 [1][2][7] - “轻养生”的流行反映了年轻人在高压生活下对健康和生活掌控感的追求,其消费行为游走于“自律”与“放纵”之间,呈现出独特的“中间态” [15][18][20] - 商业力量敏锐地捕捉到年轻人“既想养生,又怕麻烦”的心理,通过概念包装将健康追求商品化,催生了包括中式养生水、家用养生产品在内的新消费赛道,但也存在产品效果存疑等问题 [8][9][11][12] “轻养生”消费行为特征 - 饮食上呈现高度个性化,包括自制养生茶饮、选购便利店“养生水”以及新式茶饮的跨界特调,如红豆薏米水、苹果黄芪水、“草系奶茶”和“陈皮红豆拿铁”等 [3] - 养生场景多元化,工位或家中常备艾草锤、刮痧板、家用拔罐器,差旅携带便携按摩仪、蒸汽眼罩,使养生不受时空限制 [5] - 存在大量“不消费”的养生习惯,如利用通勤间隙做小动作、跟随智能手表提醒起身活动、在社交平台学习并跟练“八段锦”等 [5] 新兴消费赛道与市场表现 - 中式养生水赛道自2022年“一整根”人参水(售价近20元)爆红后快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所预测其市场规模到2028年有望突破百亿 [9][11] - 泡脚包等家用养生产品以“祛湿驱寒”为卖点,定价多在10多元(30包),但上海市消保委2024年抽检显示60款热销产品中仅2款完全合格 [11] - 据天猫健康报告,18-29岁年轻群体是褪黑素最大消费群体,占比超过1/3,05后尿酸仪消费增速达40%,00后消费增速达8.6% [12] 消费心理与商业驱动 - 商家擅长从日常小事切入,通过概念包装放大产品价值,例如将植物饮料赋予“养生属性”以支撑溢价,某品牌无花果亚麻籽水内容物总添加量仅约15.5克/瓶,但能以近5元/瓶热销 [8][11] - 年轻消费者的养生消费心理复杂,既包含对便捷养生的真实需求,也存在为“买个安心”而持续下单的非必需购买行为 [9][12] - 商业营销通过放大健康焦虑来推动消费,但真正的健康根植于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需要长期坚持的朴素常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