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新能力排名 - 广东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中继续蝉联全国第1,已连续9年位居榜首 [2] - 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排名连续两年排第1位,与综合值排名持平 [2] - 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排名与上年持平,分别排第2位和第4位 [2] - 创新绩效排名较上年下降1位,排第2位 [2] - 综合效率排名第5,较上年回落2位,综合潜力位列第27 [2][5] 企业创新核心优势 - 广东具备从“研发—试制—量产—规模化—品牌化”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强能力 [3] - 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排第2位,设计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技术提升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新产品销售收入综合指标排第3位 [3] - 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3426.64亿元,占全国16.34%,全国第1 [3] - 企业研发强度(研发/销售)全国第5 [3] - 发明专利授权数143,141件全国第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164,853件全国第1 [3] - 新产品销售收入51877.46亿元全国第1,新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国第3 [3] - 全省约九成的科研机构、人员、经费和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民营企业贡献了超六成的发明专利和八成的新产品 [4] 产业集群与制造业实力 - 2024年广东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到56.7%、31.6% [4] - 新能源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约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4] - 拥有约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后备梯队 [4] 创新环境与投入 - 在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等分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5] - 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已达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6] - 粤港澳大湾区已布局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鹏城国家实验室、广州国家实验室,并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5家 [6] - 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6] 人才吸引与全球地位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吸引超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就业,较原计划提前完成目标 [6] - 2025年9月至12月将在全国超100所重点高校开展招聘,提供超13万个岗位 [6] - 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之首 [7]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二、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三、风险资本指标全球第六 [8]
连续9年全国第一,广东凭什么稳坐“创新王座”?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8 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