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连续9年全国第一 广东凭什么稳坐“创新王座”?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8 21:00

综合排名与核心优势 - 广东在《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继续蝉联全国第1,已连续9年位居榜首 [1] - 广东的“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双核心优势依然稳固,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排名连续两年排第1位 [1][3] - 广东的综合效率排名第5,较上年回落2位,综合潜力位列第27 [3][7] 企业创新表现 - 广东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排第2位,设计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技术提升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 [3] - 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3426.64亿元,占全国16.34%,全国第1;企业研发强度(研发/销售)全国第5 [3] - 广东发明专利授权数143,141件,全国第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164,853件,全国第1 [4] - 广东新产品销售收入51877.46亿元,全国第1,新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国第3 [4] - 全省约九成的科研机构、人员、经费和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其中民营企业贡献了超六成的发明专利和八成的新产品 [5] 创新环境与投入 - 广东在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等分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8] - 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已达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9] - 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9]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吸引超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就业 [8] 产业成果与集群效应 - 广东具备从“研发—试制—量产—规模化—品牌化”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强能力 [3] - 2024年,广东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到56.7%、31.6% [4] - 新能源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约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4] - 广东拥有约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后备梯队 [5] 区域与国际对标 - 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跃居全球之首 [9]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二、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三、风险资本指标全球第六 [9] - 江苏在创新绩效位列第一,已实现对广东的阶段性超越;浙江在“企业—环境—绩效”上位居前列;上海在知识获取与开放型创新效率持续全国第一;北京在基础研究的水平和投入方面持续领先 [7] 未来挑战与方向 - 广东领先优势出现边际收敛,创新效率与增长潜力排名下滑 [3] - 在苏浙沪鲁等省份加速追赶的背景下,广东需要找到突破点,重塑其全国创新之首的“含金量” [3] - 建议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进一步推动补链强链,并完善市场环境,让民营企业享有“国民待遇” [8] - 未来需强化市场化优势,让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并全面提升广东经济国际化优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