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中最被高估的三种能力
虎嗅·2025-09-28 21:12

核心观点 - 在投资领域,传统职场中备受推崇的思维方式(如洞察力、解释力、坚持力)可能成为导致重大亏损的弱点,因为投资是一个存在“幸存者偏差”的少数人成功的游戏 [1][12][48] 投资与职场思维模式的差异 - 大公司工作是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闭环系统,遵循既定流程大概率能获得成功 [12] - 投资是少数人成功的活动,存在“七亏二平一赢”的规律,成功案例具有显著的“幸存者偏差” [1][12] - 投资比创业多了一层“博弈”逻辑,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必然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失效,以降低使用者的规模 [22] 洞察力的风险 - 洞察力在大公司是被推崇的品质,但在投资中可能致命,因其容易总结出单因子的方法,而经济现象是多因子且随机分布的 [13][15][19] - 许多看似“蓝海”的市场机会,实际上是历史上所有创业者都失败的“死海” [20][21] - 奢侈品行业的新品牌在近20年内出现并在未来20年成为新奢侈品牌的概率几乎不值得考虑,市场时间窗口已关闭 [18] 解释力的风险 - 解释力在大公司决定个人业绩,但在投资中,大部分复杂活动并不存在直接理由,解释常带有“幸存者偏差” [24][26][29] - 解释能力强的人在做投资时,擅长说服别人也更喜欢说服自己,可能导致“自我催眠”,忽视现实的不利因素 [31][32][33] - 投资存在现实与预期的差异(强现实弱预期或弱现实强预期),这给了“解释系高材生”发挥空间,但若投资者有先行立场且无法自省,则易坠入迷雾 [30][32] 坚持力的风险 - 坚持力在投资中容易被高估,其有效性需满足两个条件:高胜率(现实证明大概率成功)和遍历性(小概率失败不会造成不可逆损失) [36][37][38] - 投资中的高杠杆是缺乏遍历性的典型,一个稍大的回撤即可导致爆仓,使坚持变得毫无意义 [39] - 擅长坚持的人往往自信且遵循计划,但可能将公司基本面的不利变化视为“市场考验”,沉溺于“战胜市场”的自我感动,从而触发破产机制 [40][41] - 投资成败论英雄,若因价值观或兴趣爱好而坚持,容易背离投资初衷,最终求仁得仁 [44][45] - 成功投资需要在大脑中容纳两种完全相反的逻辑,平衡试错与持股不动,单吊大牛股或单一赛道的成功者多为“幸存者”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