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1] - 该研究基于锂键化学原理构建了独特的“–F∙∙∙Li⁺∙∙∙O–”配位结构,诱导形成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显著提升了界面稳定性 [3] - 团队在聚醚电解质中引入强吸电子含氟基团,显著提升了其耐高压性能,使其可匹配4.7V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实现了单一电解质对高电压正极与金属锂负极的同步兼容 [8]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挑战 - 全固态电池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和卤化物四种技术路线,目前主流为硫化物路线,全球已公布的固态电池研发技术路线中约有37%选择硫化物路线 [1][5] - 固态电池面临两大核心难题:离子电导率问题和固固界面问题,其中固固界面问题指电池材料难以同步收缩膨胀导致循环后出现缝隙,影响锂离子传输 [1][2] - 硫化物路线面临巨大挑战,包括遇水反应生成剧毒硫化氢的生产安全问题,以及关键材料硫化锂价格高达300万元/吨至400万元/吨的成本问题 [6][7] 聚合物电解质路径的优势 - 聚合物电解质是目前四种路线中最成熟的,其固固界面接触远好于硫化物和氧化物,且电池制备工艺简单、生产良率高、成本低廉 [7][10] - 清华团队采用原位聚合技术解决固固界面问题,当界面出现缝隙时聚合物可以自生长进行填充 [2] - 若解决常温下离子电导率低的问题,聚合物电解质大概率可以替代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10] 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适配 - 为追求更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正从石墨负极走向硅碳负极,远期目标是锂金属负极,而正极材料选择相对保守,很多厂商选择高镍三元 [8]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展现出实现能量密度突破600瓦时/千克的潜力,但主流硫化物电解质适配富锂锰基较为困难,存在高电压适配问题和电压降现象 [8][9] - 清华团队的新型电解质能够匹配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和锂金属负极,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提供了可能 [8][9] 商业化应用前景 - 全固态电池尚未真正量产,目前均处于小试、中试阶段,技术开发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1][10] - 由于电解质价格高昂,全固态电池将率先应用于对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要求高的场景,如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 [10] - 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已经开始,主要受行业从追求低价转向追求安全的趋势推动,2027年是全固态电池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10]
固态电池新突破,清华团队解决两大难题,安全与续航兼具,商业化何时到来?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28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