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36氪·2025-09-28 21:3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上海校园配餐市场的“隐形冠军”,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5] - 公司业务扩张迅速,2025年8月单月一口气中标27个项目,服务学校覆盖5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5] - 2025年1月以来,公司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超过过往年份总和,显示出迅猛的扩张势头[22] 食品安全事件与运营问题 - 2025年9月15日,公司在备餐时发现约18公斤虾仁存在虫类异物,问题上报后因通知延迟,导致已有50所学校完成供餐,多名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呕吐[6] -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授意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是“虾肠外溢,有泥沙”,试图掩盖“虫虾”核心问题,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8] - 有爆料指出公司采买过期食材,例如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保质期7天的蛋饺,在2025年3月12日仍被进货并制作给学生食用[25] - 家长长期对餐食质量不满,反映菜品“难吃”、“不干净”、“全是冻货”,有统计显示孩子一周午餐里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6] 股权结构与资本背景 - 公司背后资本网络盘根错节,最终控股方为澳大利亚KGF集团,该集团于2018年以1.7亿美元分三步收购绿捷全部股权[14] - KGF集团股权结构中,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淡马锡等国际资本也在列[15] - 股权架构通过开曼的KGF Asia、香港的GreenExpress、BVI的控股公司等离岸实体层层嵌套,使得股权穿透难度极大[16] - 公司监事葛均锋同时参股多家食品企业,如主营速冻炸物的威海味岛,存在“左手供料、右手配餐”的供应链关联交易嫌疑[17]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 校园配餐业务是“现金奶牛”,2017年上海绿捷营收达5.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5.7%,远超许多餐饮企业[18] - 餐标为每餐18元,但公司每餐成本仅6-8元,需要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利润空间巨大[5][25] - 校园餐采取预付费模式,50万学生的餐费能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公司甚至用这笔钱购买银行理财赚取收益[18] - 收购上海绿捷显著提升了KGF的业绩,2017-2018年KGF总收入从8.497亿美元增至10.715亿美元,净利润从0.52亿美元飙升至1.16亿美元[18] 行业影响与后续发展 - 此次食品安全事件由“预制菜大战”的舆论背景引爆,家长联名请愿希望西贝等知名餐饮企业参与学生餐竞标,反映出对现有餐食质量的积怨[3] - 事件导致上海绿捷被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并面临公安、市监、教委三部门的立案侦查[27] - 该事件为KGF的上市之路蒙上阴影,KGF正试图从港股冲刺到美股,成为刘永好家族的第七家上市公司[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