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与制度框架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 [1] - 省委、省政府对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作出深入部署 [1] - 省政协组织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助力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1] 法律法规与社会保障创新 - 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劳动关系模糊、社会保障不足、维权渠道不畅等问题 [2] - 建议探索地方立法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权利,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的相关政策,增强参保缴费灵活性,减少“断缴”现象 [3] - 建议以“劳动行为确权”理念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劳动事实而非雇佣合同作为参保依据,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 - 建议进一步完善新业态就业人员医保参保机制,明确平台或用人单位的医保参保责任,探索“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参保路径并设定不同的灵活就业医保缴费档次 [4][5] 平台责任与就业服务优化 - 建议充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工作时长与合理休息时间,强化平台主体责任,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天气条件动态调整配送时限 [6] - 建议健全监管与维权机制,依托人社部门、工会设立新业态纠纷专项调解中心,构建省级新业态劳动权益大数据监管平台 [6] - 建议构建高效便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发挥各类基层调解组织功能作用,增强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服务供给 [6] - 建议以市场调节为导向构建司机综合薪酬体系,设立司机服务质量奖励机制,以法律法规为基石压实企业责任,规范平台用工关系 [7] 组织建设与职业发展 - 建议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采取“行业联建、区域共建、龙头带建”等模式建立党群组织,激发党员工作热情和职业荣誉感 [2] - 建议创新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工会组织与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帮扶、赋能不同平台企业工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2] - 建议鼓励平台企业联合职业院校、车企共同设立“网约车职业技能教育平台”,将司机参与情况与评定司机星级、派单优先权等挂钩,营造“多学多得”的职业发展环境 [7]
汇智聚力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新华日报·2025-09-29 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