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数据资产融资堵点
经济日报·2025-09-29 05:50
文章核心观点 - 数据资产融资在确权、估值和流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现出将数据转化为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本力量的巨大潜力 但确权模糊、估值失序和流转不畅等操作层面的瓶颈仍需破解 [1][2][3] 数据资产融资实践进展 - 上海市达成首单5000万元人民币商业秘密质押融资贷款协议 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实现标准化价值评估与确权登记 [1] - 包含9家企业数据资产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 标志着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落地 [1] - 杭州市颁发首张数据产权登记证书 进一步明确数据权属并促进数据流通交易 [1] - 截至2024年底 数据资产融资规模达13.9亿元人民币 超百例实践覆盖多个省市与行业 包括农业生产数据到城市服务数据 [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数据形成过程中多主体参与导致权属划分存在模糊地带 缺乏清晰的权利界定标准 [2] - 缺乏全国统一的评价体系和动态跟踪机制 数据的高时效性与价值易变性难以被精准捕捉 企业会计规则差异化执行加剧评估混乱 [2] - 数据易复制的属性使银行难以实现有效控制 全国性登记体系缺失与司法执行规则不明确 影响担保效力与处置路径 [2] 未来发展路径与建议 - 加快数据产权立法进程 明确数据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的边界与效力 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平台与估值标准体系 [3] - 金融机构可采取试点先行策略 优先选择数据基础扎实、合规性强的企业 通过合约设计引入保证金制度与行业联合惩戒机制防范风险 [3] - 借助区块链、数据脱敏等技术 实现质押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溯源与监控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3] - 完善数据交易市场建设 构建包含交易所、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等在内的协同服务框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