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规院发布最新全球城市报告,北上广深等入选“双循环枢纽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9 08:41

全球城市网络格局演变 - 全球化深刻变革,贸易与供应链重构以及技术出口管制正颠覆全球城市的传统连接模式 [2] - 全球创新枢纽高度集中于少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 - 东亚、北美和欧洲三极引领的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格局依然稳固,中美城市表现突出 [3] -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由亚太、北美和欧洲的核心枢纽主导,地缘政治因素如俄乌冲突深刻重塑亚欧跨洲航线 [4] 关键城市角色识别 - 识别出两类关键城市角色:维系全球网络韧性的“中介城市”和链接国内国际的“双循环枢纽城市” [3] - 巴黎、东京、香港、上海等中介城市展现出较强的边界穿透能力,是维系全球创新协同的重要力量 [3] - 奥斯汀、东京、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上海、北京、伊斯坦布尔等中介城市作为组织全球生产制造网络的关键节点,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3] - 首尔、曼谷、墨尔本、新加坡、中国香港、迪拜、伊斯坦布尔等亚太及地理枢纽成为维系全球人员与货物流动的关键中转节点 [4] 中国双循环枢纽城市建设 - 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等全国性中心城市及南京、成都、武汉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被定位为“双循环枢纽城市” [5] - 内陆枢纽城市建设需强化交通链接与多式联运能力、培育本土生产组织能力、构建独立科创体系、提升服务与新消费吸引力、增强城市韧性安全 [5] - 内陆城市应发挥区域战略支点作用,立足腹地市场优势实现与沿海城市的错位发展和协同联动 [6] - 内陆城市在交通链接上应善用长江航道、平陆运河等直达消费终端的物流路径,与沿海大港口形成协同 [6] 城市发展驱动因素 -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需因地制宜发展 [6] - 城市发展需系统性优化人口结构、加快技术突破,并着力培育优质企业群体 [6] - 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产能合作模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催生新兴节点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触媒 [7] - 新兴节点城市可通过规划统筹整合,提高产能合作项目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实现产城协同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