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探零碳园区建设路径
中国化工报·2025-09-29 10:31
零碳园区发展现状与意义 - 2025年被视为零碳园区建设元年,国家层面已走过早期探索、孕育发展、重点推进三大阶段[1] - 全国现有约8万个产业园区,其中工业园区占三分之一,贡献全国30%的GDP,同时产生31%的工业碳排放[1] - 园区改造重心落在各工厂的节能、降耗、减碳与治污上,建设须新旧并举[1] 零碳园区建设核心路径 - 采用立、转、调、谋四字路径推进:立是建立碳账本夯实数据基础,转是通过绿电转型破解能源源头减碳难题,调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谋是以全生命周期规划统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3] - 需用碳监测摸清家底,锁定重点单元和环节,建立专业碳核算和碳账目,把直接、间接和关联排放全部纳入碳足迹管理[2] - 为主要产品贴上碳标识,并主动进入全国碳市场,利用自愿减排碳交易机制实现碳平衡并变现收益[2] 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 需通过系统路径、多模式发展与多主体协同治理,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与市场化机制创新[2] - 政府负责基础制度与公共服务,用碳市场、激励约束机制清除共性障碍[2] - 园区平台成为能碳一体智慧中枢,全程监测碳排放、动态优化并即时反馈,整合要素配置与服务供给[2] 行业纳入碳市场进程 - 电力行业已先行纳入碳市场,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园区须提前布局抢占先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