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加速生物活性原料创新,「未名拾光」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2025-09-29 08:25

融资与战略规划 - 公司近期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为华泰金斯瑞和海邦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深化AI技术平台建设、拓展生物材料多元应用场景及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 [1] - 公司在今年5月曾获得欧莱雅、纳爱斯集团投资的近亿元融资,此次再获产业基金加持 [1] - 公司计划将AI研发支出逐步提高至总研发支出的50%,重点开发面向特定任务的“智能体” [4]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构建了生物活性分子设计、筛选、功效评估到规模化生产的闭环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并通过AI全面赋能 [1] - 公司在合成生物底盘技术上同时布局微生物和植物两种细胞工厂,微生物工厂用于生产多肽、蛋白质,植物工厂用于开发珍稀植物活性分子 [2] - 公司利用植物愈伤组织技术,已成功诱导出昙花、古树梅花等80多种植物的愈伤组织,其中3种已完成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占药监局批准的4种愈伤组织新原料的75% [2] AI技术应用与数据优势 - AI技术将公司研发效率提高了至少5倍,公司通过补充自有数据对现有生物大模型进行再训练以增强特定领域能力 [3][4] - 在数据层面,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自主测序研发等方式沉淀非公开高质量数据,形成业务与数据相互促进的飞轮效应 [3] - 以重组胶原蛋白设计为例,AI通过理解已知胶原蛋白序列的构效关系,能结合下游需求进行定向设计和高通量虚拟筛选 [3] 商业模式与产品策略 - 公司探索出CRDMO模式,结合CRO和CDMO服务,与下游品牌商合作开发新型生物原料并提供代工生产服务 [1][5] - 公司采用“反向开发”思路,从下游品牌客户需求出发提供原料开发服务,该模式在植物代谢产物品类上已验证,客户数量已超过胶原蛋白品类 [6] - 公司现阶段重点开发具备高阶功效和市场差异性的新型成分,未来若成分被验证有潜力,可推动其向更基础、更大体量的应用场景渗透 [6] 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 - 公司开发的具体生物原料主要包括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和生物活性蛋白两类,如重组胶原蛋白和多肽 [1] - 在蛋白质领域,公司强调科学应用,例如针对抗衰防脱需求开发了适用于表皮层的XVII型胶原蛋白,并利用AI设计出500-800Da的功能片段以解决透皮吸收难题 [7] - 公司通过开发“活体透皮吸收拉曼光谱检测”技术作为市场破局点,与欧莱雅、宝洁、珀莱雅、上海家化等品牌建立联合开发合作 [7] - 公司未来计划将生物活性原料业务从美妆拓展至食品、日化等更具市场空间的方向,并积极谋求出海拓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