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近期财务与法律状况 - 2024年9月末,公司及法人王健林被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涉及执行标的1.86亿元,但措施于9月29日取消 [2] - 2024年9月初,北京金融法院新增一则对公司执行信息,标的超4亿元 [2] -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已突破52亿元,同时背负94亿元股权冻结,其中上海万达网络金融与小额贷款两家公司的冻结股权占比超九成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演变 - 1988年,王健林借资100万元在大连创立房地产公司,至1992年公司占据大连房地产市场20%份额,年销售额达20亿元 [3] - 公司发展分为四步:1993年南下广州从区域公司转向全国性公司 [5];2000年进军商业地产寻求稳定现金流 [7];2006年因购物中心配需进入文化产业 [9];2015年前后大举进军海外,投资16个海外项目 [10] - 2016年公司总资产逼近8000亿元,营业收入达2550亿元,王健林连续三年成为中国首富 [10] 公司资产出售与业务收缩 - 2017年公司急转直下,海外收购受挫并遭遇"股债双杀" [11] - 2017年以438亿元出售13个文旅项目予融创,以199亿元出售77家酒店予富力 [11] - 2023年大规模出售购物广场,三十多座易主;2024年出售北京CBD总部大楼并将商管控制权交予太盟投资集团 [11] - 截至2025年9月,万达广场累计出售数量达85个 [11] 私有化退市决策与影响 - 2016年,王健林因对港股估值失望,以每股52.8港元价格回购所有H股完成私有化退市 [12] - 退市引发连锁反应,包括A股IPO受阻、对赌协议危机及资产大规模出售 [12] - 退市决策背景包括2015年公司物业销售贡献82.5%收入,但行业排名从第三降至第四,且物业存货增长15%,酒店业务净亏损6.02亿元 [13][15] - 公司负债率高企,2015年净负债率达61.05%,较2014年上升4.37个百分点,同期同行净负债率约40% [15] 当前资产布局与下沉市场战略 - 公司及王健林目前仍控制约200座万达广场,以及万达体育、万达宝贝王等资产 [20] - 公司加速出售一二线城市万达广场,如2025年5月以500亿元出售48座,覆盖33%商业一线和准一线城市项目及27%商业二线城市项目 [22] - 下沉市场万达广场表现强劲,如四川宜宾县级市项目开业3天客流近40万、销售额超千万;重庆忠县项目开业首日客流23.6万人次、销售额破750万元 [23] - 县城项目具备成本优势,湖北宜都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较一线城市同等规模项目低逾60%,运营成本低30%-50%,租金回报率达6.8% [23] - 截至2024年底,全国513座万达广场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超60%,轻资产模式占比超40% [24] 财富变动与未来挑战 - 王健林财富从十年前2200亿元身家降至2025年父子财富合计588.1亿元 [17] - 公司面临债务危机、消费疲软和竞争加剧等挑战,未来依赖于县域市场万达广场的运营及能否重新上市或引入战略投资者 [25][27]
王健林差点被赶下“牌桌”
搜狐财经·2025-09-29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