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出海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和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战略路径[1] - 公司通过本地化运营和差异化策略应对不同海外市场的挑战,以实现可持续的市场布局[4] - 将中国的技术优势和成本效率与对本地市场的深度洞察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出海[7] 海外充电桩市场机遇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2] - 多国出台政策推动电动车发展,目标在2030-2035年实现新售乘用车全面电动化[2] - 欧洲和美国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在15:1以上,远不及中国的7.5:1,东南亚市场如泰国车桩比约为20:1,市场潜力巨大[2] 海外业务发展预期 - 公司海外业务已覆盖近70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良好增长态势[3] - 预计未来几年海外业务在整体营收和利润结构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并有望与国内业务并驾齐驱甚至超越[3] 区域差异化布局策略 - 在欧洲市场与本地战略合作伙伴成立合资企业,确保产品与服务符合当地高标准[4] - 在美国市场优先选择与大型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借助其渠道与品牌影响力快速融入市场[4][5] - 在东南亚采取灵活定制化策略,例如在越南与本土电动汽车企业深度合作,在泰国与头部能源企业共建公共充电网络[5] 欧洲市场前景与挑战 - 欧洲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3-2025年复合增速达60%-100%[6] - 欧盟政策支持力度大,如要求到2025年在主要交通走廊每60公里部署一座150kW以上的快充站[6] - 面临充电站建设周期延长、电网连接问题和保护性政策风险等挑战[6] 技术与成本优势发挥 - 关键在于将中国技术优势和成本效率与对本地市场的深度洞察相结合[7] - 通过设立本地团队,开发符合当地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技术落地的精准化[7] - 强调通过系统化创新和对客户交付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来提升竞争力,而非依赖低价竞争[7] 合作与生态构建 - “车桩协同”是行业生态出海的有效路径,也是提升中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9] - 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协同,通过技术标准对接、资源共享等方式形成集群效应[9] - 重视合作中的价值共享与利益平衡,形成可持续的多方共赢局面[9] 技术方案与商业模式海外复制 - 将国内成熟的“光储充放”一体化微电网经验系统输出到海外,但高度重视与当地政策、市场环境的深度适配[10][11] - 商业模式灵活创新,包括与属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运营、提供技术授权与全周期服务支持等[11] - 与当地头部能源聚合商、配电公司或电网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本地需求的虚拟电厂生态[12] 超充与换电技术关系 - 超充技术适合高速公路、城际交通要道等场景,满足用户长途出行和快速补能需求[13] - 换电技术适用于出租车、物流车等对运营时间和效率要求较高的领域,可降低初始购车成本[13] - 在海外市场,两种技术具备显著互补潜力,应科学布局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3][14] 全球化与本地化战略 - 真正的全球化是在全球每个国家的本地化,公司在主要市场国家均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团队和本地化商业化团队[15] - 为规避关税风险并满足本地化要求,在关键市场推进生产制造本地化[16] - 通过设立合资企业、与重要客户建立战略关系等方式融入本地生态,增强信任[16]
专访星星充电CEO李宏庆:新能源企业出海要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9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