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仅国庆长假,新能源车主每次充电都搞不清楚这个问题
36氪·2025-09-29 18:53

车企爱强调"800V",但充电桩写的是"kW"。 今年国庆与中秋相连,形成了长达八天的超级假期。足够长的时间,加上高速免费,无疑为规划一次惬 意的自驾游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该车搭载了容量为78kW·h的电池包,即便以80%的纯高速实际续航达成率来保守计算,满电状态下也 能轻松跑出约450公里的纯电续航。若按照当前快充站每千瓦时1元的平均电价计算,百公里出行成本仅 为17元左右。 新能源汽车的能耗支出优势着实亮眼,但美好的旅途,还离不开高效的补能。当我们在服务区或充电站 为爱车"加电"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浮出水面:车企在宣传时,热衷于强调"800V高压平台"或"4C超 充"这样的概念,但充电桩的屏幕上,最醒目的数字,却是以"kW"为单位的充电功率。 单位不一致,为何车企不跟? 要厘清这个看似矛盾的宣传逻辑,我们首先需要重温一个初中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充电功率=充电电压×充电电流(P=UI)。 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决定充电快慢的,是功率(W),而不是单独的电压(V) 或电流(I)。就像我们给手机充电时,关心的是充电器是18W还是65W,而不是它的输出电压是多少 伏。 毕竟电池容量的计量单位是千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