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回香港上市:欧洲不“放过”,我们就该“放过”吗?
搜狐财经·2025-09-29 18:50
公司核心争议与指控 - 公司因不当使用Cookie技术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在用户明确拒绝后仍持续监控,被法国数据保护机构处以1.5亿欧元罚款[3] - 公司的推荐算法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并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算法逻辑,引发欧盟监管机构不满[3] - 公司大部分商品存在虚假折扣,通过限时折扣、库存紧张等噱头刺激消费者短期决策[5] - 公司在美国面临起诉,被指控借助AI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在社交媒体平台自动抓取并复制艺术家作品进行销售[5] - 公司在越南、孟加拉国、土耳其的代工厂被曝光存在非法雇佣童工、支付底薪、超时加班等违反当地劳动法的行为[5] - 公司英国分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约84%的销售额以“采购成本”名义转移至新加坡母公司,以降低在英税负,正接受英国税务海关总署调查[7] 公司运营与策略 - 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用户数据保存在新加坡服务器,采用数据离岸化策略规避当地监管,欧盟要求数据须本地化存储[5] - 公司以“供应链自主管理”为由推脱代工厂责任,但其零库存策略被认为是造成代工厂非法运作的核心原因之一[5] - 公司正考虑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国内,以寻求香港上市的可能[2] 行业监管与市场环境 - 欧盟《数字服务法案》要求平台披露算法逻辑,以防止“动态欺诈”和“消费操纵”[3] - 欧美监管体系要求企业对供应链负“全链条责任”[5] - 公司在欧美市场遭遇多重合规指控,多次被欧美资本市场拒之门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