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他们被像水牛一样买卖”:上官正义撕开黑砖厂的真相
虎嗅·2025-09-29 21:25

行业概况与问题严重性 - 民间打拐志愿者在不到四个月内跨越多省,举报了27家涉嫌强迫劳动的黑砖厂(公司及个体户),解救了超过200名残障工人[2] - 被解救的工人失踪年限长达10年、20年甚至30年,表明该现象长期存在且从未间断,已解救人员仅为冰山一角[8][9] - 该问题不仅存在于砖厂,也涉及水泥生产商、经销商及养殖场等劳动强度大的行业[28] 公司运营与用工模式 - 控制残障工人的工头多为家族式、老乡式团伙,主要来自河南淅川、云南曲靖和昭通、贵州毕节和遵义等地,在全国形成承包装砖工种的圈子并互通消息[24][25] - 企业主普遍知情并默许该行为,因残障工人“特别听话,不会惹是生非”,且该工种辛苦,健康人员难以招募[26][27] - 工头通过专门的线上平台和内部圈子进行残障人员交易,平台曾公然以“大傻”、“二傻”等名义发帖招聘,工头亦承认在河南安阳等地“花钱购买”人员[30][31] 工人状况与工作环境 - 被解救的残障工人体型极其消瘦,手部完全变形,布满老茧,长期超强度、无休息地劳作,基本伙食无法保障,夏天煮一锅面条能吃好几天[10][15] - 工作环境恶劣,装砖区域夏季温度接近40度,在铁皮棚下如处蒸笼,同时面临烧砖高温和粉尘污染,无任何防护措施,职业病风险高[11][12][13] - 工人被迫没日没夜工作,砖厂生意好时更无休息,工头甚至在过年期间将工人“寄存”到其他不放假工厂继续做工[14][22] 商业模式与经济驱动 - 该商业模式利润可观,淡季一名工人一天可创造约300元收益,旺季可达500元,工头手下养四五个人,每月可赚数万元[26] - 违法成本极低,例如一砖厂2017年有残障人员死亡,仅赔偿35000元,该金额相当于一个人两个月创造的收益,企业主因此有恃无恐[39] - 部分地方政府在处理问题时,会对被解救工人进行先行垫付,按国家最低与最高工资标准折中数额给予补偿,例如有案例中家属拿到了9万多元加数千慰问金[41][43] 监管与执法挑战 - 尽管砖厂受自然资源、人社、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及属地镇/社区等多部门监管,但强迫劳动现象仍长期未被发现[39] - 举报后存在工头紧急转移人员逃窜现象,甚至有案例显示警方抵达前工头已组织工人逃跑,或属地部门排查流于形式,导致人员被藏匿后山[33][34][35] - 存在使用“三非”外籍人员(如缅甸人)的情况,这些人员外貌特征明显,但仍被藏匿于砖厂内长期工作[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