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至2026年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目标为3.5%左右,营收规模目标突破10万亿元 [1] - 相较于2023-2024年方案中3%以上的年均增速和8.1万亿元的营收目标,新方案显示出对增长质量和技术自主可控的更高要求 [1] 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机械行业营业收入目标年均增速为3.5%左右,营业收入目标突破10万亿元 [1] - 2023-2024年方案的目标是营业收入年均增速3%以上,2024年营收规模达到8.1万亿元 [1] 重点任务: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 方案提出深挖国内存量市场潜力,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实施力度,加快老旧设备更新和工业操作系统换代 [3] - 培育壮大新需求,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扩大服务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等应用 [3] -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发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扩大工业母机、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需求 [4] - 机械行业70%的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各行业设备投资,是稳出口主战场 [2] 重点任务: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 -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工业母机、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攻关 [6]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展高可靠性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制造工艺 [6] - 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 [6] - 发展智能农机、智能医疗装备、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等智能民生装备,突破发展智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 [7] 重点任务: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在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加大助企惠企力度,实施“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开展政策惠企、创新强企等服务 [7] - 营造良好发展生态,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整治非理性竞争,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8] 战略意图与转型方向 - 方案引导行业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激活存量市场,推动向智能制造范式转型,重塑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5] - 致力于从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转向开拓个性化、高附加值的“蓝海”市场,通过创造新需求破解“内卷” [5] - 将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置于突出位置,旨在降低对外部技术依赖,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 [6]
机械行业闯关10万亿,AI+成为新锚点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9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