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算力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全球需求持续升温 [1] - 芜湖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正通过建设“中华数岛”等举措,加码算力产业发展,目标是打造“算力中心城市”和“智算之城” [1][4][8] - 芜湖凭借其“国家队”身份、能源优势及与长三角城市的低时延协同,在算力产业中形成独特竞争力,并以此作为城市产业转型的新机遇 [4][5][10][12][15]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国家数据局局长透露,2025年底要实现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 [1] - 芜湖是“东数西算”工程中长三角枢纽两大集群之一,属于“八大枢纽、十大集群”超级数据中心网络的一部分 [5] - 安徽省在算力产业吸引力评价中排名第6,政策支持和载体情况为强项,并出台法规加快推进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7] 芜湖算力产业发展现状 - 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已累计接入34家数据中心,汇聚通算近640P、智算近2.6万P、超算33.3P、量子算力2070比特,形成“四算合一”体系 [4] - 该平台的算力比特数和算力制式数占据全国“双第一” [4] - 芜湖建成智能算力规模占安徽省比重达70%,主要服务于基础大模型训练和智能驾驶等场景的大模型推理 [12] 芜湖的竞争优势 - 芜湖能源充足,毗邻华东电网负荷中心,能为数据中心提供持续能源供给 [10] - 芜湖光纤网络时延极低,至上海、杭州时延在5毫秒左右,至南京低至2毫秒,能满足AI推理、电商等高要求业务 [12] - 作为东部枢纽,芜湖可承担对网络要求高的业务,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人工智能推理等,并能就近服务长三角的庞大算力需求 [12] 产业协同与城市转型 - 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有望为华为智能汽车研发注入算力,形成紧密的供应链配套关系 [14] - 芜湖将算力产业作为数字经济核心,是其谋划的四条产业“新赛道”之一,旨在减少对汽车产业的单一依赖 [17] - 2023年芜湖GDP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速6.4%,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0%,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157.1% [17] 面临的挑战 - 芜湖面临长三角内部激烈竞争,如一体化示范区数字中心集群目标智算规模6万P,与芜湖目标相当 [18] - 与西部枢纽相比,芜湖存在电价较高的问题,在人才资源、产业基础、技术创新方面也存在差距 [19] - 跨区域算力协调机制存在障碍,算力供需错配问题突出,例如合肥算力利用率仅为65% [19]
安徽第二城,又一个“起飞”机会已至?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29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