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科创债市场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发行规模同比增长74.94%至1.58万亿元 实现规模扩容、结构优化和效能提升[1][2] 政策推动 -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科创债新政 沪深北交易所和交易商协会跟进细化举措[2] - 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达3513.83亿元 6-7月维持在2200-2500亿元高位区间[2] - 新政后发行数量及规模分别占前三季度总量69.40%和75.13%[2] 发行规模 - 前三季度共发行1428只科创债 发行规模1.58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3.95%和74.94%[2] - 10年期以上品种发行规模占比达8.34% 匹配科技创新长周期资金需求[3] 发行主体 - 新政首次纳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优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3] - 41家券商参与发行 规模766亿元 29家银行参与发行 规模2530亿元[3] - 金融机构发行拓宽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渠道 股权投资机构助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3] 二级市场 - 前三季度累计成交金额7925.09亿元 同比增长55.53%[4] - 新政后累计成交4655.37亿元 占前三季度总成交额58.74%[4] 市场创新 - 7月首批10只科创债ETF获批 首募规模300亿元 当前总规模突破1357.71亿元[5][6] -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募资408亿元 全市场ETF总规模突破2400亿元[6] - 科创债ETF纳入质押式协议回购标的 质押折扣系数上浮5-10个百分点[6] 未来展望 - 主体覆盖将扩展至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初创期硬科技企业[7] - 产品创新将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赛道定制化延伸[7] - 二级市场流动性有望量级提升 形成融资便利化-投资多元化-市场规模化良性循环[7]
前三季度科创债发行1.58万亿元 实现“量质齐升”
证券日报·2025-09-30 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