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金证券:锂金属负极或成为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重要推手 制备工艺多路线并行
智通财经·2025-09-29 16:09

行业转型趋势 - 锂电负极材料正经历从传统石墨向多元高能量密度体系的重大转型 [1][2] - 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达3860mAh/g 远高于石墨的372mAh/g和硅碳负极的3590mAh/g [1][2] - 全固态电解质凭借高机械强度抑制枝晶 与锂金属负极形成最优适配 [1][2] 技术挑战与突破 - 锂金属负极存在体积膨胀 锂枝晶问题 界面反应复杂 制备工艺难度高等关键瓶颈 [3] - 改善策略主要包括三维储锂基体限和集流体 电解液和添加剂 修饰隔膜和人造SEI等 [3] - 这些策略主要功能在于限制锂体积膨胀 降低离子流和表面电流密度 构建稳定和快离子传输的表面SEI [3] 制备工艺格局 - 锂金属负极制备工艺主流可分为成熟量产导向型压延法 高端技术突破型蒸镀法 前沿研发探索型液相法及无负极方案四大类 [1][4] - 行业形成了多路线并行 高低端场景分化的格局 [1][4] - 蒸镀法成本有望持续优化 成为全固态电池主流工艺 [4] 市场前景与参与者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 其中全固态比例近30% [5] - 基于2030年锂金属负极假设渗透率20% 测算对应市场空间近百亿元 [5] - 市场主要由锂企 负极厂商 箔材厂商三类参与者 锂企在原材料制备上具备成本和质量优势 [5] 相关公司 - 建议关注锂金属负极的英联股份(002846 SZ) 天铁科技(300587 SZ) [6] - 关注赣锋锂业(002460 SZ) 璞泰来(603659 SH) 亿纬锂能(300014 SZ) 国轩高科(002074 SZ) 德福科技(301511 SZ) 道氏技术(300409 SZ)等锂电产业链相关企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