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工商银行济南大观园支行通过三十年的服务创新与坚守,从推行微笑服务到构建“智惠服务”生态体系,成为中国金融业服务升级的生动缩影,并培育出“敢为人先、从严求实、争优创佳、无私奉献”的大观精神 [1] 破冰之举:微笑服务开启行业文明新篇 - 1994年通过“换两毛存一万”的温情故事,率先在全国金融业推行“微笑服务”和“优质文明用语”规范,设立“委屈奖”并建立“首问负责制”,开启金融业服务革命 [2] - 变革初期面临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的不理解,但通过“晨会学礼仪”、“岗位大练兵”等方式坚持改革,服务革新获全国20多个省市机构考察学习并被权威媒体报道 [3] - 十年间从单纯业务点发展为客户信赖的“金融管家”,推出老年服务窗口、金融知识角、上门服务等举措,存款规模从1995年的1亿余元增长到2005年的近30亿元 [3] - 到2004年储蓄所升级为支行,存款余额突破15亿元,业务拓展至养老金代发、水电费代缴等便民服务,重塑公众对金融业作为有温度民生服务的认知 [4] 守正创新:特色服务构建品牌护城河 - 2008年推出“金融服务无间隙、金融服务总管家、金融服务终点站”的“三特色”服务体系,对20余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消除8个服务断点,客户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 [6] - “金融服务总管家”通过四级服务团队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方案,十年间累计为300多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贷款余额从2004年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2亿元 [7] - “金融服务终点站”体现解决问题不推诿的担当,如2011年协调多部门合规解决客户遗产继承查询难题,使支行成为客户眼中“最靠谱的银行” [7]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开展“金融稳定进社区”活动,党员带头用通俗语言讲解金融知识安抚客户情绪,创新“师徒结对”机制和青年人才库培养复合型人才 [8] - 2013年顺应“互联网+”浪潮,率先推出预约叫号、理财课堂等线上服务,设置自助服务区配备引导员,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 [8] - 创新“党建+服务”模式,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60余场,到2013年存款余额突破60亿元,贷款余额达近50亿元,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9] 智惠升级:科技赋能打造服务新生态 - 2018年推出“智惠新服务、极致新体验、如意新大观”的“三新”服务举措,在引入智能设备的同时针对老年人等群体推出“智能设备帮扶制”,实现科技与服务的深度融合 [10] - “极致新体验”通过“360°如意工作法”将客户服务过程拆解为12个关键触点并制定标准,如客户等候超5分钟需主动询问,使客户满意度保持领先 [11] - “如意新大观”将服务从金融延伸到生活,设立“工行驿站”为环卫工人等提供便民服务,共建“普惠商圈”助力中小商户,疫情期间组建“线上服务突击队”确保业务 continuity [11] - 提出“三维服务”理念,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将服务阵地从物理网点扩展到线上线下融合,截至2024年末存款和贷款双双突破300亿元 [12] 精神传承与未来规划 - 服务品牌历久弥新的核心在于“敢为人先、从严求实、争优创佳、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通过“传帮带”文化让服务精神融入血脉 [13] -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三大课堂”体系、“党员先锋岗”和“家园文化”建设,为品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4] - 未来规划深化“智惠服务”探索AI与人工结合,拓展绿色金融服务和升级普惠服务,目标是将“大观园”品牌打造为百年品牌和金融为民的象征 [15]
优质服务铸辉煌 百年大观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