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百余志愿者天山脚下续情缘
中国青年报·2025-09-30 04:24

支教项目规模与历史 - 自2018年以来,公司组织5批共436名大学生志愿者和20名教职工志愿者赴新疆和田地区开展援疆支教[1] - 支教项目持续八年间,志愿者前往31所学校,面向8万余名中小学生开设课程超过13万节[1] - 2008年起,公司连续17年招收新疆普通文理科、少数民族预科班等学生1257人[9] 支教成效与影响 - 支教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向上的力量与信念,实现从"石榴籽"到"石榴花开"的美丽蝶变[9] - 在公司就读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中,毕业后80%以上返疆就业,其中160多人投身教育事业,6人加入"三支一扶",5人入伍驻守边疆[9] - 不少新疆学生选择考取公司,再"变身"支教志愿者回到家乡,形成受教者成为施教者的良性循环[9] 具体支教案例与情感连接 - 支教志愿者晋前坤通过分享安徽发展和大学生活,在边疆孩子心中播下渴望探索广阔天地的种子[5] - 志愿者卢沙沙用AI生成每个孩子"未来的样子",激发学生如依克巴力立志成为飞行员并表达"要开着飞机去安徽找你"的愿望[6] - 志愿者朱茵的音乐课堂上,孩子用生涩的普通话认同其为从安徽来的"兄弟姐妹",体现血脉相连的温度[8] 支教管理机制与核心理念 - 公司实施"育才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长期建疆"四位一体机制,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天山脚下[9] - 支教师生共同的心声是"领略真变化,领悟真道理;付出真感情,收获真朋友;练就真本事,作出真贡献"[7] - 支教的深层意义被概括为"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点燃希望、连接未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