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国际经贸斗争进入第二阶段,关税冲击的幅度大、速度快,缩短了“抢出口”窗口期,可能导致“塌陷效应”更早出现 [2] - 关税冲击通过“被动承压”和“主动缩减”两种机制影响银行业,并可能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放大对实体经济和银行的双重冲击 [4] - 需统筹银行业发展与安全,通过完善监管工具箱、发挥体制优势、利用金融科技等措施,阻断金融加速器效应,支持实体经济 [1][5][6][7] 关税冲击的新特点 - 加税幅度大、速度快,20%的关税在特朗普就任后两个多月内落地,大幅缩短了“抢出口”窗口期 [2] - 美国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性加税,并自2025年5月起重点打击转口贸易,对“涉嫌中国转口”的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 [3] -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未见缓解,严重干扰外贸企业的投资和销售行为 [3] 关税冲击对银行业的影响机制 - 被动承压机制:实体经济基本面压力传导至银行,6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6%,出口企业现金流恶化将导致信贷违约概率上升 [4] - 主动缩减机制: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激增导致银行内生惜贷倾向,在风险活动中更为谨慎 [4] - 金融加速器效应:“被动承压”与“主动缩减”机制通过实体经济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互动形成自我强化的反馈环路,放大冲击 [4] 应对关税冲击的政策建议 - 完善银行监管工具箱,在统一监管框架下设定清晰的临时政策窗口期,要求银行追加计提补偿性资本并配套强制性信息披露 [5] - 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优势,依托出口信用保险扩大覆盖范围,政策性银行为关键行业和重点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与临时信贷支持,可借鉴韩国贸易保险公社和进出口银行的做法 [6] - 统筹金融科技和数据资源,加快贸易与财务数据“多流合一”,建设统一平台以降低银行授信风险,可借鉴泰国国家数字贸易平台NDTP的经验 [7]
“金融稳,经济稳”:关税冲击下的银行业防风险与稳信心
新华日报·2025-09-30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