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通服务消费供需衔接堵点
经济日报·2025-09-30 06:22

政策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政策组合拳精准聚焦并解决服务消费领域的堵点断点问题 [1] - 随着政策举措落实落细,服务消费潜力有望加快释放,服务消费将逐步成为主导型消费 [1] 服务消费增长动力 - 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是根本动力,2013年至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万元增至4.1万元,增长126% [1] - 同期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从5246元上升至1.3万元,增长148%,增速快于收入增长 [1] - 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服务消费提供广阔空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破时空限制 [1] - 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加快应用,催生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1] - 人口结构变化重塑消费格局,老龄化社会催生银发经济机遇,家庭小型化推动个性化服务市场扩张 [1] 服务消费市场特征 - 市场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征,基础型服务消费向品质化升级,改善型服务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享受型服务消费方兴未艾 [2] - 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成为消费升级重要方向,高端医疗、定制旅游等新兴服务蓬勃发展 [2] 行业发展挑战 - 供需错配问题突出,表现为品质层次上高端服务供给不足与低端服务过剩并存 [2] - 区域分布上优质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供给不足 [2] - 年龄结构上适老服务和育儿服务存在明显短板,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有待加强 [2] - 信息不对称是首要障碍,服务质量标准不统一抑制即时消费转化,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供给规模和质量 [2] 解决方案与机遇 -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桥梁作用,互联网平台可高效匹配供需信息,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需求,人工智能提升服务质量 [3] - 数字化赋能可扩展至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线上平台在家政、维修等领域探索服务标准化和流程可视化 [3] - 加快健全服务消费领域标准体系,培育服务业标准化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明确预期并促进服务提供者提升专业水平 [3] -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专业人才评价机制,促进数据有序流动和合理利用以发挥其价值 [3] - 注重分类施策,对基本公共服务强化政府托底责任,对普惠性服务通过政策引导扩大供给,对高端个性化服务鼓励创新和差异化竞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