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数据向好为何美股负面反应
经济日报·2025-09-30 08:01
经济数据表现 - 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年率增长3.8%,较此前修正数据上调0.5个百分点,为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增速 [1] - 消费者支出增速从1.6%上调至2.5%,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 [1] - 截至9月20日当周,经季节调整的首次失业救济申请人数减少1.4万人至21.8万人,为7月以来最低水平,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3.5万人 [1] 市场反应与表现 - 经济数据向好引发市场不安,美股三大指数跌至一周低点,回吐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后的涨幅 [1] - 纳斯达克指数对利率变化敏感,英伟达、特斯拉等龙头科技股在创新高后大幅回调 [2] - 降息前市场提前押注宽松预期,标普500指数在9月初创下历史新高,降息落地后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呈现“卖事实”交易逻辑 [3] 货币政策预期与影响 - 美联储9月19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但主席鲍威尔强调此举为“风险管理式降息”,意在预防经济下行风险,而非开启宽松周期,削弱了市场对连续降息的乐观预期 [2] - 上调的GDP数据与顽固的核心PCE价格指数表明通胀压力持续,市场对10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已从高点回落 [2] - 经济增长数据向好反而意味着政策宽松空间收窄,市场担忧货币政策灵活性丧失 [4] 潜在风险与结构性担忧 - 美联储高官多次警告美股估值已接近历史高位,风险溢价处于低位,市场易因情绪逆转或政策意外而剧烈波动 [2] - 二季度GDP上调的贡献部分来自进口下降,反映内需动能可能不可持续,美国政府计划于10月起对家具、药品等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可能进一步推高国内通胀并抑制企业利润 [3] - 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与债务规模攀升,限制了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余地,使货币政策面临更大压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