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械行业闯关10万亿 AI+成为新锚点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30 08:33

政策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至202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目标为3.5%左右,营收规模目标突破10万亿元 [1] - 对比上一轮方案(2023—2024年)提出的年均增速3%以上和2024年营收目标8.1万亿元,新方案在增速和规模目标上均有提升 [1] - 目标提升背后对应着对行业增长质量和技术自主可控的更高要求,并非简单的数字加码 [1] 重点任务方向 - 《方案》提出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激发行业增长活力3方面共14项重点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 [2] - 任务措施既着眼短期平稳增长,如扩大需求、助企惠企、整治非理性竞争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又聚焦长期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突出新质生产力培育 [2] - 强调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助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 扩大有效需求举措 - 针对机械行业70%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各行业设备投资的特点,从深挖国内存量市场潜力和培育壮大新需求两方面着手 [3] - 深挖存量市场包括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加快老旧设备更新和工业操作系统换代,并落实首台(套)装备推广政策,组织“工业母机+”等产需对接活动 [3] - 培育新需求涉及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扩大服务及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文旅装备等应用 [3]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人工智能”是方案高频词,提出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推广无人车、无人仓等智能物流装备,并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装备融合,打造智慧医疗场景 [4] -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落实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以扩大工业母机、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需求 [4] - 机械工业提供的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支持是实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4] 提升供给能力与产业基础 - 为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方案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等5项任务 [6] - 在产业创新上,推进实施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工业母机、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攻关创新 [6] - 在产业链韧性上,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展高可靠性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制造工艺,以降低对外部技术依赖,确保自主可控 [7] 智能装备与民生应用 - 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 [7] -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发展一批智能农机、智能医疗装备、服务和特种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养老适老装备等智能民生装备 [7] - 面向全球科技趋势,突破发展智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 [7] 激发行业活力与企业培育 - 为激发行业增长活力,方案提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加大助企惠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等4项任务 [8] - 企业培育方面,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在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领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 - 助企惠企方面,依托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实施“一起益企”服务行动,开展政策惠企、创新强企等服务 [8] 市场环境与竞争生态 - 在营造良好发展生态上,方案提出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9] - 着力整治非理性竞争,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