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盒马创始人侯毅:一有事就说预制菜不好,这不对
搜狐财经·2025-09-30 08:40

预制菜概念与分类 - 全球范围内没有统一的预制菜分类标准,其作为商品品类的规范被认为不严谨,应淡化此说法[3][12] - 当前市场中的预制菜本质是满足不同需求的加工食品形态,其存在意义在于适配多元化的消费需求[13] 食品安全与监管 - 预制菜本身没有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无论是即热型产品还是需家庭烹饪的半成品,均需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核心标准[3][4] - 例如《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GB 19295)等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等关键指标作出了明确限定[6] C端消费市场趋势 - 完全熟制仅需复热的预制产品面临消费者不买单的困境,复热后易出现食材不新鲜的味道,难以满足美味诉求[6] - 需家庭完成最后烹饪步骤的半成品预制菜因能解决家庭烹饪做不出美味的痛点,逐渐获得市场认可,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之一[6] - 当前超市中预制品类不丰富的核心原因在于多数食材难以通过加工同时兼顾美味与便捷[6] B端餐饮渠道 - 餐饮市场价位分层清晰,人均消费500元以上的高端门店采用散养食材和慢工熬制等工艺[9] - 人均300元以下的餐饮市场普遍面临缺乏大厨、需控制成本、追求高效生产三大痛点,因此多选择中央厨房或工厂化生产模式以实现标准化供给[9] - 价格决定了食材的工业化属性,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仅为消费需求的适配[9] B端食堂渠道 - 大学食堂与企业食堂因选择多样性,预制食品接受度较高,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10] - 中小学食堂矛盾突出,依赖于中央化集中生产以降低成本保障基础供应,破局方式在于增加供给多样性和提高餐费补贴标准[10] B端外卖渠道 - 外卖行业对预制菜依赖度高,订单高峰期需要完成大量盒饭生产,调理包模式成为主流选择之一[11] - 调理包均为预制成品,仅需开水复热即可出品,能同时满足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三大需求[11] - 尽管口感不及手工现炒,但这类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核心价值在于满足基础食材需求和极致低价,适配年轻消费者的即时性、经济性需求[11] 市场体系与消费者选择 - 中国零售市场已形成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和价格区间的预制食品供应体系,从低价外卖调理包到高端餐厅现制菜品[14] -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企业可以根据场景选择中央厨房供应或现场烹饪,关键在于做好产品与价值的匹配,保障消费者知情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