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节后效应 - 近十年上证指数节后1日上涨概率达70%,节后5日上涨概率为60% [1][2] - 节后5日涨幅显著,例如2015年节后5日涨幅达6.9%,2019年和2020年均为3.5% [2] - A股主要股指节后表现普遍优于节前,大行情中节后涨幅更持久 [1] 港股市场日历效应 - 恒生指数节中上涨概率为70%,恒生科技指数节中上涨概率高达80% [5][6] - 恒生科技指数节后5日上涨概率为60%,高于恒生指数 [5][6] - 市场处于上升趋势时国庆日历效应更显著,如2014-2015、2016-2018、2021-2022、2024年 [5] 行业板块表现 - A股计算机、美容护理、环保、医药生物和汽车行业节后5日涨幅中位数居前 [6] - 港股消费、高β和成长性板块表现占优,服务消费、有色金属、机械、计算机、电子等行业上涨概率达80%,涨幅中位数超2% [8][9] - 除综合金融外,港股所有行业国庆期间上涨概率均超60% [8] 硬科技赛道投资机会 - 港股科技板块受益于降息周期和AI驱动,港股通科技30ETF前十大成分股权重达82% [11] - 芯片板块基本面修复,科创芯片50ETF标的指数2025年H1净利润增速71%,全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100% [11] - 算力需求受GPT-5等AI模型迭代驱动,云计算ETF汇添富指数港股权重超26% [11] - 人形机器人步入量产元年,机器人ETF基金覆盖大模型迭代与供应链降本趋势 [11] - 人工智能板块受政策、技术、基本面三重催化,科创人工智能ETF汇添富布局算力、技术、应用环节 [11] 反内卷与资源板块 - 电池板块受反内卷政策及储能需求驱动,电池50ETF储能含量达24% [13] - 有色金属板块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及供给收缩政策,有色50ETF聚焦贵金属与工业金属 [13] 创新药与金融板块 - 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较低且BD落地密集,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涨幅达109% [14] - 证券板块受交投活跃和政策发力催化,证券ETF龙头覆盖券商龙头业务 [14] - 金融科技板块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弹性突出,金融科技ETF汇添富覆盖互联网券商与AI应用 [14] 消费与宽基配置 - 大消费板块受双节催化,消费ETF近10日资金流入近9亿元,规模超191亿元 [14] - 中药ETF兼具消费与医药属性,近10日7日资金净流入 [14] - 宽基指数中证A500超配新质生产力,MSCI中国A50ETF覆盖各行业龙头,科创50ETF受益于科创板改革 [14][15]
又到抉择时刻!国庆中秋双节倒计时1天,持股还是持币过节?数据说话!
新浪财经·2025-09-30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