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探秘光明乳业“无人工厂”

公司智能生产与运营 - 华东中心工厂每天生产1000吨液态奶,每分钟可产出1200瓶牛奶,后台系统每分钟产生325万条数据[1] - 工厂预处理区域仅需10名操控人员,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拥有近1.8万个自动控制阀,构成国内乳业单体车间最大的阀门阵列[1][3] - 原奶储存区设有容量达120吨的大型储料罐,每日接收满载约30吨鲜奶的奶车进行输送暂存[1][3] - 工厂实现全封闭管道输送,生产过程中原料奶不可见,确保品质与安全[1][3] - 牧场管理高度智能化,奶牛佩戴计步器,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可对步数异常自动报警,牛舍温湿度自动调节[4] 公司节能减排实践 - 工厂屋顶建设总容量5MW的光伏阵列,覆盖面积4.5万平方米,年均发电量达390万kWh,可满足工厂所有办公用电需求,年节约标煤1100吨,减碳约3017吨[8] - 管道蒸汽减温减压站项目使氮氧化物排放减少95.5%,二氧化硫排放降低24.87%,年节约标煤约3400吨,减碳约9325吨[9] - 蒸汽冷凝水回收项目年节约天然气62万立方米,节省水气成本约293.6万元,年减碳1343吨[9] - 通过更换配电房空调与通风系统为高效负压风机,全年节电33.7万kWh,节约电费25万元,减碳265吨,投入仅3.6万元[9] - 工厂能源消耗精细化,生产用水占90%,设备冷却占7%;生产设备用电占46%,能源供应设备用电占48%;蒸汽98.5%用于杀菌消毒[8] 行业智能化转型现状 - 中国乳制品行业智能化生产线普及率已超过80%,头部企业的全流程自动化率突破95%[10] - 行业涌现多个标杆智能工厂,如蒙牛宁夏灵武工厂可实现全自动运转,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日处理原料奶达6500吨[10] - 质量管控高度智能化,飞鹤系统可毫秒级捕捉200余项质量指标,伊利应用AI视觉识别拦截不合格品,光明乳业原奶入厂44项检测实现全自动化,半小时内出结果[11]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协同 - 行业存在数据孤岛现象,生产端MES系统与执行端ERP系统间的信息互通有待加强[11] - 既懂乳业工艺又通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统一的智能制造实施标准尚未形成[11] - 行业通过开放协作应对挑战,如蒙牛工厂汇聚全球50余家企业智慧,飞鹤与华为云组建AI联盟,伊利构建全球智链生态圈并牵头制定标准[12] - 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搭建交流平台并向政府反馈政策需求[12]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需推动智能化理念在中小企业普及,帮助其构建适合自身的智能体系,避免盲目复制大型企业模式[13] - 应深化人工智能在品质管控中的应用,借助物联网整合产业链数据,让人工智能在供应链优化和精准营养研发中发挥更大作用[13] - 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需要乳业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努力,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深度合作[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