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帝国,究竟是该死的零售商还是AI先锋
虎嗅·2025-09-30 12:08

公司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已从传统零售商转型为AI科技公司,在云服务、芯片、大模型三大领域重点发力[1] - 公司通过整合闪购、到店服务及高德地图,成功为主站电商业务导入海量流量,解决了长期寻找的流量入口问题[1] - 公司业务结构被类比为亚马逊(电商+云服务)、OpenAI(通义大模型)和英伟达(自研芯片)的组合,形成综合竞争力[2] 历史挑战与业务痛点 - 零售电商市场份额持续流失,行业竞争格局从淘宝天猫独霸转变为多平台分化:京东占据“好”和“快”的心智,拼多多占据“省”的心智,抖音快手等平台也丰富了商品供给[4][5] - 公司曾长期无法找到战略级流量入口,过往尝试包括开发“来往”应用、收购优酷、高德、Lazada等,但效果有限[6][7][8] - 公司曾转向线下寻找流量入口,投资盒马、苏宁、高鑫、银泰等企业,但因偏离零售本质(多快好省)且未深入供应链,投资效果不佳[9][10][11][12] 当前发展机遇与业绩表现 - AI技术成为新增长引擎,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平头哥自研芯片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准[14] - “闪购”模式结合到店服务和高德地图,成功构建了内部流量入口,替代了外部买量需求[15] - 上半年财报显示,AI驱动的“全站推广”营销工具提升了商家投放效率,带动客户管理收入和平台变现率(take rate)加速增长[15] - AI业务板块与核心电商业务形成协同效应,AI技术赋能主站运营效率提升[16] 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 需要验证闪购导入流量的质量是否为精准电商流量,而非短期羊毛流量,以及本地生活用户能否转化为实物电商用户[17] - 需要观察主站变现率的提升是否具有持续性,或仅为品牌商在AI热点下的短期投放行为[18] - 若以上两点得到验证,公司估值逻辑将从“传统零售商+AI业务”转变为“流量入口+AI赋能”的双重驱动模式[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