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怕跑路的健身人士,拥抱“次卡制”健身房
36氪·2025-09-30 18:36

行业核心趋势 - 健身行业正经历从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传统年付制健身房式微,灵活付费的轻资产工作室崛起 [1][3][22] 消费端变化 - 中国健身人群规模在2024年底达到4亿,全国广义健身场馆数量环比增长20%,线上健身市场渗透率接近50% [4] - 全国健身会员数量达8752.5万人,环比增长25.47%,活跃会员月均到店锻炼5.32次 [5] - 消费者偏好从年卡转向月卡、次卡,41.1%的用户因担心商家跑路而放弃传统健身房 [7][9] - 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健身月卡、私教小课包(10节内)及周卡购买份额增长率超60% [15] - 上海预付卡政策实施后,提供月卡等短期团购的健身商户数同比增长88%,"周卡"和"月卡"团购交易额近两周翻倍增长 [15] 供给端模式演变 - 传统重资产健身房数量从2019年峰值49860家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28683家 [10] - 轻资产工作室采用24小时无人自助、数字化平台运营,面积更小,通过SaaS系统中控平台降低房租、设备及人力成本 [3][21] - 代表性品牌如乐刻运动、光猪圈健身、拾铁兽等放弃年卡预付模式,转向月付或次付制 [13] - 拾铁兽品牌截至2025年已开业29家门店,装修中22家,筹备门店占比43%,其母公司为超1万家传统健身房提供SaaS服务并形成正向现金流 [21] 传统健身房困境 - 重资产模式依赖预售年卡快速回本,但面临高租金(案例如一兆韦德某店月租286,000元)、高人力成本及会员复购率低问题 [18] - 财务记账方式将预售流水视为收入而非负债,导致现金流不健康,一旦新会员增长停滞易引发跑路 [18][20] - 教练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高,影响会员体验和续卡意愿 [20] 新兴模式探索与挑战 - 超级猩猩等品牌尝试联营模式,由合作方提供场地,品牌按次提供团课,已落地福州、厦门等二线城市 [24] - 轻资产模式虽降低消费者风险,但运营方仍面临现金流考验,需解决会员持续复购问题 [23][27] - 部分轻资产品牌如金属狗出现多家门店歇业关闭,显示新模式亦存在经营不确定性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