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牛津亚太首席经济学家:科创将长期支撑中国增长|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30 18:48

亚洲经济韧性核心观点 - 亚洲经济在全球不确定性背景下展现韧性,部分得益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提前下单”效应支撑出口 [1] - 对未来几个季度部分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保持乐观,因政府支持性政策落地及区域合作可对冲美国保护主义冲击 [1] -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提升生产率的关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有望为中国经济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1] 科技创新对增长的作用 - 科技创新是提升中国生产率的核心途径,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约占GDP四分之一)通过升级将对长期增长产生深远积极影响 [2] - 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预计将有越来越多政府资源投入以增强经济生产力,是维持长期增长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2] 亚洲其他经济体增长前景 - 印度及东南亚经济体在今年剩余时间及明年有望维持相对健康增长势头,区域内出口受益于西方消费者为应对可能飙涨关税的“提前下单”现象 [3] - “提前下单”效应支撑了许多亚洲制造商和出口商,但其影响预计将逐渐消退,可能导致经济增长轻微放缓至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 [3] - 政府对美国关税影响出台更多支持性措施,有望缓冲部分放缓,因此对东盟国家和印度等经济体未来几个季度的增长势头仍相当乐观 [3] 亚太地区的优势与机会 - 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亚洲,尽管关税高企,欧美消费者对家具、服装、智能手机等商品仍不得不依赖亚洲(包括中国)生产 [4] - 不同经济体的关税制度差异将创造不同机会,例如印尼关税低于越南使其制造业更具竞争力,比较优势现象将显现促使不同经济体在不同产品上实现专业化 [4] - 中国向价值链上游发展,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为东盟和印度的低附加值产品制造商和出口商提供了填补空缺的机会 [4] 区域合作的作用 - 全球化逐渐让位于区域化,亚洲经济体在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势头增强,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促进区域贸易 [5] - 研究指出,若RCEP成员继续履行贸易承诺,所有经济体可能获得约占GDP 2%的额外收益,足以抵消部分美国关税上升带来的冲击 [5] - 区域合作可积极抵消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部分负面影响,未来区域双多边贸易将增强,更依赖区域间供应链以抵御全球经贸波动 [5] 美联储政策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加上市场预期美国可避免衰退,对亚洲地区投资者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6] - 美联储降息比亚洲一些央行更为鸽派,将缩小该地区与美国利差,利好推动资本流入亚洲,对地区股市上涨起到积极作用 [6] - 预计美元将适度走弱,令其他货币兑美元升值,支持未来投资者情绪进一步上升,美联储降息从市场角度看有非常大的利好作用 [6] 长期增长驱动因素 - 亚洲长期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因关税政策面临挑战,外部贸易环境艰难将促使各国政府考虑区域贸易战略或向内需转型 [7] - 科技发展创新将继续成为未来增长核心动力,中国和韩国等因其在科技领域领先地位将继续受益,为长期增长提供支撑 [7] - 预测到2030年,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充满挑战,亚洲的经济表现仍将优于全球其他地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