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全球化战略转型 - 全球化逻辑核心从获取市场份额转变为占据价值链高端,从“成本导向”转向“价值导向”[1][3] - 民营企业需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整产业体系筑牢根基,并精准洞察全球产业变革趋势以找准差异化定位[1] - 民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呈现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协同、从产品输出到规则与标准输出的新特点[4] 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 - 今年1—8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进出口总值的57.1%,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3] 企业全球化实践案例 -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通过建设海外地面站形成“基础设施共享+技术标准输出”的合作模式[3] - 宁波欧达光电从单纯光伏组件制造商转型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4] - 泉州鹏泰服饰通过收购多个品牌并在海外设立设计物流团队,实现客户遍布全球[4] - 宁波华孚进出口聚焦工业自动化,拥有500多名研发人员自研原材料设备,业绩连续三年增长[6] 国际竞争核心能力建设 - 企业需将ESG融入研发生产运维全链条以筑牢国际信任基础,并利用绿电直连等工具解决资金链难题[6] - 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6] - 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国际市场准入的核心指标,企业面临欧盟碳关税等壁垒持续升级的挑战[6] 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 知识产权成为出海“必答题”,尤其在欧美市场专利侵权等纠纷频发[7] - TCL科技通过“专利预警+交叉许可+专利池建设”构建防御体系,全球专利储备超11万件,2024年知识产权纠纷胜诉率提升至85%[7] - 企业应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战略层面,提前在目标市场布局专利商标,并借助行业协会等平台降低应诉成本[7]
民营企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天能控股副总裁李明: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30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