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文物数字化成为行业明确发展方向,2021年九部委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藏品数字化和完善藏品数据库 [1] - 各地正积极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展示带动博物馆提质升级 [1] - 四年间,文博数字化"无人区"发生显著变化,三维线上展陈、无障碍导览与AI讲解使用量同步抬升已成为常态 [1] 行业核心挑战 - 文博数字化长期面临障碍:藏品体量庞大、文物脆弱且采集窗口受限,三维建模依赖手工导致周期长成本高,并需满足严苛的安全合规要求 [3] - 文旅热潮下新矛盾显现:线下限流与线上引流的运营错配,以及算力与存储的刚性投入,令不少文博单位观望 [3] - 行业数字化三大痛点:物理可达性受限(预约排队时间长、特定群体出行不便)、大规模数字化瓶颈突出(传统建模成本高效率低)、运营压力长期存在(文物保护与客流承载难以平衡) [3] 公司技术方案与产品 - 高德以三维重建与导航能力切入文博数字化,将高精建模、智能导览、科普内容做成可交付产品,并计划推出"线上博物馆"工具包以降低中小场馆数字化门槛 [2] - 公司依托"云境"AI三维重建平台,实现对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的高精度三维还原,支持4DGS技术完成从静态到动态三维重建的跨越,并适配国产GPU实现渲染引擎国产化 [5] - 产品目标为"可看、可感、可用",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形成立体化内容供给,使公众以更平等便捷的方式获取文化知识 [2][4] 公司战略与合作案例 - 高德与故宫博物院共建"故宫×高德AI三维重建创新实验室",以雨花阁、内务府造办处考古遗址等为主体,聚焦复杂环境数据采集难题,规范数字文物模型生产工艺标准 [5] - 公司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与服务示范》,旨在为不同规模文博单位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创新管理与服务范例 [8] - 高德已形成文旅文博产学研生态,与北航、北邮、央美等院校及头部博物馆合作,希望将重型项目经验沉淀为轻量标准化产品服务中小博物馆 [9] 技术应用与运营闭环 - 利用数字孪生、三维激光扫描、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展厅,观众可通过手势操作拆解古建筑结构,实现交互式体验以突破时空限制 [6] - 在运营侧利用客流/人流预测与导航疏导能力,兼顾观展体验与文物安全,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线上展陈—线下导流—客流预测与疏导"的运营闭环 [4][9] - 推动文物从静态收藏向数字资产的动态管理转变,通过数字展示、虚拟互动、智能问答等方式讲述历史故事,实现文物价值的现代诠释和创新应用 [4] 市场竞争与本土优势 - 谷歌"艺术与文化"项目为行业先驱,与全球2000多家博物馆合作,提供高分辨率藏品影像、馆内街景漫游等服务 [7] - 高德在愿景层面向谷歌致敬,但中国在大模型应用上迭代速度显著加快,叠加超大规模用户体量带来的数据与场景优势,形成高频的真实世界反馈回路 [7][9] - 本土优势在于大众UGC基础雄厚、公众表达意愿强,且权威机构提供的严肃内容供给充足,通过产品机制设计可兼顾专业度与大众参与度 [7]
高德如何助力文博业“打破无限”?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30 19:51